•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日报评论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十二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11-04 07:45 来源:南方日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民生部分占到8小节超2300字,充分彰显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四五”期间,我国民生保障扎实稳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就: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稳就业促增收力度加大,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旧房改造惠及3000多万群众,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老年人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慈善氛围更加浓厚……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民生领域,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压力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弱项,人口结构变化也给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提出新课题。奋进“十五五”,要求我们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加强普惠性民生建设,强调的是保障对象的普遍性。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议》提出健全各类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初次分配机制,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都体现出普惠性特点。奋进“十五五”,要逐步扩大相关民生保障政策覆盖面,有序推进民生保障由补缺向普惠发展,稳步推进服务保障对象从特殊群体向所有有需要的群体拓展。

  加强基础性民生建设,强调的是以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为保障内容。《建议》重点关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等多个群众最为关心、利益所系的领域,目标是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与可及性。奋进“十五五”,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有助于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加强兜底性民生建设,强调的是政府必须承担民生兜底保障的责任。强化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分类精准施策,不断完善兜底保障制度体系,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有助于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奋进“十五五”,要完善就业支持和公共服务体系,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服务保障体系;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各类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推动更多公共服务向基层下沉、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持续织密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是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建议》中多处新提法、新部署都体现了这一重要方法论,比如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稳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等等。从“劳有所得”到“劳有厚得”,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既保持尽力而为的奋进姿态,又迈出量力而行的稳健步伐,持续为民办实事、解难事,才能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四中全会部署,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下力气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朱文婷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