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广东共有54家企业上榜,多家科技与先进制造业企业位列其中。
科技与先进制造业企业强势崛起,民营企业活力持续迸发,一个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的新图景,正在广东变得越来越清晰。
科技与先进制造业企业
“重新洗牌”500强
从区域来看,“2025中国企业500强”分布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其中分布最多的五个地区依次是北京、浙江、广东、山东和江苏,其上榜企业分别为79、56、54、52和38家。
2025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479.60亿元,较2024年提升5.79亿元,有1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其中,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国平安以1.14万亿元营收位列第12位。
广东入围的54家企业分布在深圳、广州等8个城市,其中深圳有27家企业上榜,占所有广东企业的一半,广州17家入围,惠州3家入围,佛山和珠海各有2家,东莞、云浮、中山各1家。
更值得关注的是广东企业的“底色”。
作为国内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广东入围的54家企业中,有半数以上为民营企业,其中不乏华为、腾讯等科技领军企业和比亚迪、TCL等先进制造业代表企业。截至8月末,全省登记在册民营经济组织1925.17万户,同比增长6.47%,占全省经营主体总量的96.45%。
具体到50强企业中,广东企业达6家,占比约11%。在中国平安之后,排名最高的粤企是华为,以8620.7亿元营收位居第23位。南方电网紧随其后,位列第24位,营收为8534亿元。比亚迪、腾讯、招商银行则分别居第26、31、48位。
一个关键趋势正在显现:传统上由能源、金融巨头主导的头部阵营,正在被科技与先进制造业企业“重新洗牌”。
今年,华为首次跻身前25强,其5G专利数量全球第一。比亚迪同样以“黑马”之姿闯进前50强,凭借持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和电池技术专利数量全球前三的优势,比亚迪有望在营收层面成为下一个冲击“万亿俱乐部”的广东企业。
平均研发强度升至5.61%
粤企华为、比亚迪领跑
与“2025中国企业500强”同时发布的,还有“2025中国跨国公司100大”“2025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2025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等榜单。
“2025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平均研发强度由5.27%上升为5.61%,提高0.34个百分点,华为、中兴通讯、美的位居前十。在企业研发费用方面,华为以1796.87亿元位列第一,比亚迪则以531.95亿元位列第二。
近年来,以华为、腾讯、比亚迪、中国平安为代表的“深圳创新四姐妹”,已在全球创新竞赛中改变“跟跑者”的传统角色。它们不再满足于技术追赶,而是大胆开辟多条技术路线,参与甚至主导全球范围的“平行竞赛”。
数据显示,“深圳创新四姐妹”呈现出研发力度强、专利数量多的特点。截至2024年底,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过15万件,90%以上为发明专利;比亚迪全球累计申请专利59691件,授权专利35837件;腾讯全球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8.5万件,授权数量超4.5万件;中国平安专利申请数累计55080项。
就在今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揭晓全球创新指数(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日本“东京—横滨”集群,跃居全球创新集群之首。
企业主导的创新能量,正以前所未有的能级向外辐射。
与此同时,“2025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榜单也释放出关键信号:中国企业出海,已实现从“产品出海”到“价值链出海”、从“产能输出”到“生态共建”的结构性跃迁。
腾讯、华为、越秀集团位列“2025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前十位。其中,腾讯二季度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同比增长35%,达188亿元,连续四季度刷新纪录;腾讯云持续深化国际化,助力GoTo、正大等国际客户提升效率,支持美团Keeta、美的、泡泡玛特、杨国福等中国企业加速出海。
事实上,从上榜粤企的区域布局来看,全球化已成为众多企业的战略共识。
TCL深化本土化战略,将海外业务进一步划分为北美、拉美、欧洲、亚太、中东非等区域经营中心,业务已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国企业作为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战略,从单纯追求效率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从输出产品到与当地共建工业能力,通过构建本土化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惠及产业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说。
全球化不再是简单卖货出海,而是能力输出、生态共建。粤企正将研发、供应链与产业链能力系统性地布局全球,重新定义“中国智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
南方日报记者 许宁宁 葛政涵 昌道励 郜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