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激情“十五运” 奋进“十五五” 做好大湾区建设大文章③

2025-11-09 08:15 来源:南方日报

  “加油!我哋撑你!”

  11月8日,万顷碧波之上的港珠澳大桥,第十五届全运会自行车公路赛男子个人赛展开激烈角逐,观众的呐喊声此起彼伏。

  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赛事。104名来自内地及港澳的25支队伍的运动员从珠海市博物馆与规划馆门前广场出发,途经港珠澳大桥,穿越澳门、香港,最终返回珠海,比赛期间6次经过口岸,全程“无感通关”。

  “一赛跨三境”的创新模式,串联起浪漫海景、世纪工程与粤港澳风情,也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的独特风貌。

  十五运会开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广东视察,明确要求“锚定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同心协力、稳扎稳打,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迎来新的起点。

  (一)

  以拔节生长之势,立南海之滨

  横琴口岸最快20秒通关,高铁14分钟跨越深港,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6周年,这片承载着国家战略使命的热土勇立潮头、破浪先行,在南海之滨续写着激荡人心的“春天的故事”。

  勇立潮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大湾区建设一以贯之的要求。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便是其一,期望之重可见一斑。

  目标决定方向,方向决定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大湾区在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赋予大湾区新的历史使命,蕴含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这里是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窗口。

  打开世界经济版图,“前三强”美国、中国、日本,都有硬核湾区坐镇,成为各国展示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

  在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一体化水平高、经济外向度强,香港又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地区之一,澳门的多元文化交流功能则日益彰显。这样的大湾区,各种优势集聚,有条件也有实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图景。

  “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领者。”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李德紘认为。

  ——这里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沿。

  改革开放从这里起步,广东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以“敢为天下先”的担当“杀出一条血路”,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

  新时代以来,广东继续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截至2024年底,前海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82项,102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中山大学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前海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爬坡迈坎、敢于改革,广东是有传统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大湾区是最佳试验场。

  ——这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尖兵。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注定不会一马平川,必须有地区担当尖兵角色,率先前行、率先探索、率先突破。

  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肩负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深圳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整个大湾区要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历史选择了深圳、选择了广东、选择了大湾区,走在前、作示范、挑大梁,当仁不让、责无旁贷。

  (二)

  以弄潮儿之姿,永向涛头立

  晨曦微露,港珠澳大桥以优美弧线勾勒远方天际。前海高速入口处,“粤港双牌车”车道队伍绵长。

  “这几年真的方便很多,过去我们去珠海需要3个小时,现在不到1个小时就到了。”香港市民王女士感叹。

  如今的大湾区,轨道交通里程超3000公里,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跨海跨江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越来越多港澳居民“说走就走”,通过自驾“北上”方式拓宽生活半径,来到大湾区各个城市“叹茶叹景叹世界”。

  这是粤港澳三地热气腾腾的日常,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落地生根的图景。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究竟要引领什么?

  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建设引领地,首先要在发展上走在前。

  2018年,大湾区经济总量为10.8万亿元。6年多来,三地携手共进,通力合作,综合实力和集聚效应持续增强。2024年,大湾区经济总量为14.79万亿元,超越了纽约和旧金山两个世界级湾区,一个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加速成长。

  围绕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地深化科技产业合作。广东推动中国散裂中子源、“天河二号”超算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港澳开放共享,共建32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领域打造创新共同体,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成效初显。

  现任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福田)院长的陈福荣,就是大湾区协同创新的受益者。他带队研发并制造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时空分辨率电子显微镜,“香港基础研究与深圳供应链、产业链优势完美结合,促成了‘从0到1’的突破”。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建设引领地,理应在改革开放上勇争先。

  东方风来,铺展大湾区“跨境破壁”的改革画卷。三地携手深入推进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造了60多个“全国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获得国务院批复;广东连续4年获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齐齐揾,齐齐发。”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区内集聚企业超29万家;外贸稳中提质,2024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总量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刚刚结束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达成投资项目1995个、投资金额1.44万亿元……全球企业、全球资本用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充分彰显大湾区作为全球投资优选地的强大吸引力。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建设引领地,也要在“中国式”上闯新路。

  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同谱区域发展“协奏曲”——软硬联通并举,人流、物流、资金流活跃。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轮驱动”,港澳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广东下好全省“一盘棋”,五大都市圈各展其长,“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稳步推进,202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31。

  着力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共绘岭南文化“同心圆”——北上南下蔚然成风,“上午吃早茶,中午游维港,晚上赏灯光秀”成为新的潮流,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等展演不断,龙舟尽显生猛,醒狮威震八方,英歌舞气势如虹,唤醒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

  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携手打造绿色“生活圈”——三地实行生态环境“同保共享”,着力打造深远海风电、新型储能、高效光伏等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探索“9+2”城市联动碳普惠制度……一座座街头公园、一条条河边绿道、一处处森林景区,写满了生活的诗意。

  (三)

  以敢为人先之勇,创更大奇迹

  三地同频,好戏同台。

  十五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近距离感受大湾区融合发展成果的重要契机。这里路相通、城相融、心相连,“越来越像一个区”,人们共享着“我是大湾区人”的身份。街头巷尾,中国气派、湾区特色、岭南风韵扑面而来。

  这是属于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的独特风貌。

  前景广阔,百舸争流。唯有保持历史主动精神,勃发“闯”“创”“干”的精气神,敢为天下先,才能建设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当务之急。

  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涉及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加快建设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的制度体系,是深入推进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前提。

  着力深化粤港澳合作,进一步强化重大合作平台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试验平台作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各环节全流程协作,有效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提升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是重中之重。

  区域发展“全国一盘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是三大动力源。“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

  科技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的必然要求。“十五五”期间,国家战略任务第一项就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产业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湾区拥有强大的制造业集群,“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价值追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粤港澳民生融合,提升湾区人的幸福指数,是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促进公共服务融通共享,下力气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湾区画卷……随着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推进,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不断形成,大湾区的幸福底色必将更加浓郁。

  胸怀凌云志,关山度若飞。

  山海交融的珠江口,浩荡奔涌,千百年光阴里,镌刻着历史的更迭与时代的潮起。

  今天,随着十五运会正式开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次迎来新起点。立足厚实根基,发挥独特优势,新的更大奇迹就在眼前。

  南方日报记者 王庆峰 丁建庭

编辑:陈榕   责任编辑:陈海敏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