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松花江与西江“交汇”,一场跨越3000公里的“人才之约”在北国春城热烈启幕。
今年秋招,广东省全力推进“万企进百校”,向全国各地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发出“湾区请柬”,紧紧抓住就业这个民生头等大事,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工作。
长春人民广场。潘硕 摄
10月20日至21日,广东省“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吉林站)举办,肇庆作为承办城市,组织超600家粤港澳大湾区知名用人单位,陆续走进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提供超1.3万个优质岗位,拿出“带编进校”一站式服务、真金白银的人才政策招贤纳士。
招聘会现场人潮涌动。 南方+ 刘宇恒 拍摄
现场特别设置直播带岗区、AI面试体验区、非遗及特色美食展示区等,赠送“肇庆旅游一卡通”、城市打卡大礼包,让吉林学子直呼诚意满满。这不仅是一次招聘活动,更是两地共鸣共情的深度交流。
肇庆城区航拍。梁亮 摄
肇庆依西江而兴,涵养出开放包容的襟怀;吉林沿松花江而立,淬炼出豪迈坚韧的气韵。两地虽山海相隔,资源禀赋各异,却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共同展现出发展的强劲势能。
人才共振:精准对接高校毕业生需求
此次招聘活动,是广东产业动能与吉林高校资源的一次战略对接。
广东是全国制造业大省,拥有31个制造业大类与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广阔发展平台。
肇庆作为广东制造的“生力军”之一,以制造业“发家、当家、兴家”,已成功培育新能源汽车、金属加工2个千亿元级以及新型储能、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4个五百亿元级产业集群,稳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行列。
肇庆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梁亮 摄
广东省、肇庆市的产业图景,与吉林高校在车辆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学、软件工程等关键学科的优势高度契合。招聘活动采取“点面结合”的“靶向引才”策略,在吉林大学举办大型综合双选会,超200家企业现场“摆摊”,提供近5000个岗位,仅小鹏汽车就拿出超300个高薪岗位;在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举办“小而美”特色专场,精准对接师范、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统筹拿出超500个事业编制岗位,在吉林组织笔试和面试,让学子“足不出校”就能锁定心仪工作。
在吉林大学专场,“我是肇庆城市推荐官”打卡活动吸引众多学子参与。 南方+ 刘宇恒 拍摄
高薪优岗之外,招聘会现场还有诸多亮点。AI面试区提供专业的简历优化与模拟面试服务,助力学子提升求职技能;非遗及特色美食展示区推出试吃、拓印活动;参与“我是肇庆城市推荐官”打卡活动,还有机会获得“肇庆旅游一卡通”、冰箱贴、十五运会吉祥物钥匙扣等文创产品,让人才提前解锁广东省、肇庆市的文化魅力。在直播带岗区,风华高科、元气森林等龙头企业集结“云端”,人才签约即可获赠“星湖卡”,奔赴肇庆“山水之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吉林站开场仪式中,肇庆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三所高校完成签约,双方将构建起覆盖人才培养与就业、科研成果转化的长效合作机制,既保障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让校地合作走向“肩并肩”,又为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活水。
引才重“心”,留才在“情”。广东省推出一系列有力人才政策诚邀八方英才。肇庆市为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凤麟卡”“杰才卡”“优才卡”,持卡人可享受安居保障、子女入学、生活服务等待遇。博士在肇庆最高可获得60万元生活补贴,优秀青年创业项目最高可获得50万元资金资助。2100多套“青年人才公寓”让学子“拎包入住”,感受家一般的温暖。
来粤就业青年代表、吉林籍朝鲜族姑娘刘伊诺是肇庆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她在开场仪式中动情表示:“肇庆给了我最好的政策、最暖的诚意、最美的山水,感谢肇庆,让我明白成长是互相成就。”
产业共振:优势互补“1+1>2”
吉肇合作,大有可为。
此次招聘盛会既是共促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双方深化协作的崭新起点。基于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吉林和肇庆有望在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文旅产业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形成南北联动、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长白山秋景。艾贵生 摄
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吉林是关东“鱼米之乡”,肥沃的黑土地孕育出人参、冰麦、鹿茸、灵芝等特色农产品,尽显北地风味。肇庆是“湾区粮仓”,食品工业基础雄厚,具备先进的加工技术和现代化生产线,成功推动裹蒸粽、杏花鸡、罗氏沼虾等地理标志产品及特色食品向预制菜和精深加工方向转型升级。
借助肇庆产业平台,吉林优质原料或将实现从“原字号”向制成品转变,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共拓粤港澳大湾区广阔市场。
宁德时代肇庆工厂。王振宇 摄
新型工业化强强联手。吉林是底蕴深厚的老牌工业基地,曾生产出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在汽车零部件精密加工、汽车“三电”研发等领域优势显著。肇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在新能源技术布局、市场拓展等方面经验丰富。小鹏汽车首个自建工厂落地肇庆,第50万台量产车在肇庆下线,宁德时代肇庆工厂投产2年后产值超过200亿元……“整车+电池”联动发展,肇庆优势明显。
吉林的汽车工业基础与肇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互赋能,两地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技术联合攻关、产品迭代加速等方面合作空间广阔。
肇庆端砚。资料图片
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吉林松花砚与肇庆端砚同为中国十大名砚,松花砚质地坚硬、色泽瑰丽,端砚石质温润细腻、石品独特,恰似南北文化气质的生动映照。以砚为桥,吉肇两地可共拓文创市场,并依托砚文化开发研学旅行、数字藏品等新业态,形成客源互送、线路互联的文旅消费闭环。
吉林和肇庆的产业生态深度耦合,在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文旅产业上相融互促,有望形成南北要素循环、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释放出“1+1>2”的潜能,为人才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城市共振:共赴高质量发展广阔未来
吉肇风物殊异,却同以山水为卷、人文作画,诠释着宜居宜业的理想之境,让青年人才既能追寻“诗和远方”,又能慢品“人间烟火”。
吉林长白山。高鹏飞 摄
山水相映,南北共生。吉林松花江奔流不息,长白山巍峨绵延,孕育出“寒江雪柳”的诗意和林海雪原的壮阔。肇庆七星岩碧波如镜,鼎湖山古木参天,西江穿城而过,滋养出岭南水乡的温润与灵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两地皆以生态为底色,将自然禀赋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根基和居民美好生活的底气。
肇庆鼎湖山。罗馨如 摄
动静皆宜,活力相融。凭借漫长的雪季、优质的山地资源、“黄金粉雪带”的地理优势,吉林成为中国冰雪运动的重要基地,吸引世界各地“发烧友”前来打卡。肇庆民间自古便尚武崇德,自立自强的地域特质,与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不谋而合。肇庆金利勇夺“村超”全国总冠军,肇庆还将在十五运会期间承办体操、柔道等赛事。两地共同彰显着“运动之城”的活力与风采。
肇庆将承办十五运会部分赛事。廖文奕 摄
千年文脉,古今交汇。吉林地处东北亚区域地理几何中心,作为历史上多民族融合的枢纽,留下了磨盘村山城、长白山神庙等400多处遗址,见证了古老的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广府文化和粤语的主要发祥地,拥有宋城墙、七星岩摩崖石刻、悦城龙母祖庙等众多名胜古迹,辉耀千载。
吉林长白山。李少元 摄
两地既能为年轻人提供挥洒才智的平台,也能成为安顿身心的温暖港湾。一吉林学子坦言:“这次招聘会不仅有匹配的岗位,还让我感受到了广东省、肇庆市的魅力,让我对南下发展的生活充满期待。”
从松花江到西江,跨越的是地理距离,连接的是人才、产业与城市。吉林与广东、吉林与肇庆,或将以人才流动为始,以产业协作为基,以城市共荣为愿,共同奔向高质量发展的广阔未来。
策划:赵进
统筹:吴帆
采写:南方+记者 刘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