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全国赛艇看广东,广东赛艇看韶关!这座城凭什么?

2025-09-27 07:36 来源:南方日报

  巍巍南岭,三江汇流。在浈江清澈开阔的水面上,一艘艘赛艇映着斜阳,运动员们的桨叶整齐起落,与两岸青山构成一幅动感画卷。这里不是国际大都会,却是无数赛艇健儿的“水上理想地”——韶关,正以山水为纸、体育作笔,奋力书写“赛艇之城”的新篇章。

  “浈江、北江的水质清澈稳定,训练条件不亚于专业基地。”韶关市体校赛艇教练介绍。从这里启航的韶关姑娘邱秀萍,在杭州亚运会上勇夺赛艇金牌,成为“韶关力量”的生动注脚。

  韶关市赛艇队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向省队输送30余名运动员,多次在全运会、亚锦赛上摘金。而这背后,是韶关优质生态环境的强力支撑。

浈江河面上,韶关赛艇队员正在训练。南方日报记者 唐音 摄

浈江河面上,韶关赛艇队员正在训练。南方日报记者 唐音 摄

  生态基底

  山水禀赋孕育“赛艇血脉”

  赛艇运动对水质要求极高,韶关凭借三江六岸的独特水系与优质生态,成为赛艇运动的天然沃土。浈江、武江、北江在此交汇,水域开阔平缓,四季宜训,被誉为“赛艇黄金水道”。

  赛艇的种子为何在此深扎?答案藏在韶关的生态本底中:这里山明水秀、美丽宜居,有着“三江六岸、山环水绕、双江环碧”的独特城市自然景观,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被誉为“地球同纬度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块绿洲”;森林覆盖率73.84%,居全省首位;主要江河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100%,是广东唯一无黑臭水体的城市。近年来,韶关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核心,构建武江山水人文长廊、丹霞魅力画廊等碧道体系,让水清岸绿成为赛艇运动的坚实支撑。

  区别于其他水上运动,赛艇的核心特质是极致的协作,以及优雅与力量的共生。韶关这片水的灵性,早已融入城市基因。在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夺金、2023年在杭州亚运会为中国代表团勇夺首金……以邱秀萍为代表的韶关籍优秀运动员的成绩成为韶关体育发展的催化剂,浈江畔的赛艇、皮划艇训练基地也让市民更加关注。“全国赛艇看广东,广东赛艇看韶关。”韶关近年来输送了邱秀萍、黄梦怡、雷灶钊、孙佳辉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为广东赛艇贡献了韶关力量。

  一脉相承

  从传统龙舟到现代赛艇

  每年端午时节,浈江水面鼓声雷动、旌旗招展,数十支龙舟队伍挥桨破浪、奋勇争先,两岸观赛市民呐喊助威,场面壮观。这项延续百年的民间盛事,不仅是韶关深厚亲水文化的鲜活见证,更成为激发全民水上运动热情的“催化剂”。

  今年6月,广东省龙舟精英赛暨“广府杯”韶关龙舟邀请赛在浈江河面北江桥至曲江桥水域举行。来自安徽、广府地区及本地的32支龙舟队齐聚韶关,在12人龙舟500米直道竞速中展开激烈角逐。这场赛事不仅是一项传统水上竞技活动,更是广府文化的重要载体,为韶关打造“全国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添砖加瓦。

  “龙舟竞渡展现的是团结拼搏的精神,这与赛艇运动一脉相承。”韶关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龙舟等传统水上项目的群众基础,韶关积极推动赛艇、皮划艇、桨板等现代水上运动的普及,打通专业竞技与全民健身的通道。

  地处重阳河与武江河交汇处的武江区重阳镇水口村,三面临水的独特地理环境孕育了深厚的龙舟文化。自民国初年起,扒龙船的习俗便在水口村流传开来。对于水口村的村民来说,龙舟不仅是一项传统的水上竞技活动,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年来,水口村龙舟队在全国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是韶关市龙舟赛的“八冠王”。当地还建有龙舟文化馆,馆中陈列龙舟实物,详细介绍龙舟制作技艺和文化渊源;如今正着力打造“重阳水上运动中心”,提供专业教练、装备租赁和入门体验,是桨板、皮划艇等水上运动爱好者的热门去处。

  同样,在浈江区犁市镇、曲江罗坑大草原的天然水域里一叶桨板漂然水上,成为众多市民游客的亲水新体验。在仁化县大桥镇水江村的民宿,游客可以体验从民宿码头一路沿江划行,探索丹霞秘境。教练全程陪玩的桨板体验,对初学者非常友好,“难度系数几乎为零,小朋友也能轻松掌握”。

  多轮驱动

  文旅体融合打造“户外运动天堂”

  如何让赛艇“划”出更大价值?韶关的答案是:以赛事为杠杆,撬动文体旅融合,打造“户外运动天堂”。

  今年8月,2025年广东省青少年铁人三项锦标赛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南水河畔开赛。来自深圳、珠海、佛山、韶关等8支代表队的近百名青少年运动员展开激烈角逐。

  作为连续3年承办国家级、省级青少年铁人三项赛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乳源通过赛事平台进一步扩大对外影响力,推动体育赛事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赛事期间,乳源同步展示瑶族非遗项目、特色民俗和生态旅游资源,通过精心组织策划南岭星空音乐季、梦幻无人机秀表演以及“瑶·秀”群众才艺展示等系列活动,吸引更多游客走进瑶乡。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体育已成为韶关提升城市综合价值的重要抓手。丹霞山、南华禅寺、瑶乡民族风情等精品线路,将户外运动与生态康养、非遗文化深度融合。

  “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新时尚。环丹霞山自行车赛、穿越丹霞山徒步、丹霞山马拉松赛、横渡北江等品牌赛事,已成为韶关的“流量密码”。

  韶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赛艇之城的目标不仅是竞技成绩,更是通过体育提升城市综合价值。”如今乘着十五运的东风,韶关正以韶州体育中心为核心,联动环丹霞山片区,打造集赛事、训练、会展、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接下来,将开发“户外运动+生态康养”“户外运动+非遗体验”等新业态,以“科技赋能+智慧体验”提升服务能级,建设智慧步道、智慧场馆,引入数字化导览、VR体验等项目;通过对赛事活动、户外资源、人文风情进行全方位、立体化传播,提升韶关户外运动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以“赛事引领+品牌输出”扩大综合效应。韶关将持续做强环丹霞山三大品牌赛事及“一县一品”特色赛,支持打造“村BA”“村界杯”等民间品牌赛事,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投资消费增量,吸引更多企业和游客来韶关投资兴业、观光体验,真正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今年底,韶关将通过举办户外运动装备展,打造产业招商和消费新场景,联合商家推出“参赛者优惠”,让运动员和游客畅享韶关客家菜、特色小吃等美食,让体育与文旅、农业、科技跨界联动。灵活创新的实践,让体育资源突破山地城市局限,真正“活”起来。

  南岭群山环抱中的韶关,赛艇的桨声不绝于耳。运动员们日复一日地训练,不仅是在挑战自身的极限,更是在为这座城市划出一条通向未来的新航道。

  南方日报记者 唐音

编辑:倪仕轩   责任编辑:卢绍聪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