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贾国龙、罗永浩互掀桌子,预制菜惹了谁?

2025-09-12 11:58 来源:南方+

  “一定会起诉罗永浩!”“明天西贝全国所有门店会上架‘罗永浩同款菜单’”。“从明天(9月12日)开始,370家西贝门店将全部开放后厨。”9月11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召开媒体会,对前一天罗永浩的吐槽作出强势回应。

  9月10日,罗永浩通过社交平台发文称,“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他还呼吁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餐馆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

  这一消息很快冲上了微博热搜。截至发稿,#西贝回应被吐槽是预制菜# 的阅读量已达到2367.6万,互动量也达到了1.7万。

  对于贾国龙的发声,罗永浩11日晚间再次发布微博回应称,“好,来吧,如果不是预制菜,那就太牛了。能把现做的菜做得全是重新加热的味道,这肯定是高科技了。”

  此“预制菜”非“彼预制菜”

  “首先,罗永浩肯定没弄清楚什么是预制菜”,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表示,这场争议源于对“预制菜”概念的不同理解。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是指以农副产品为原料,配以调味料等,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并按规定贮存、运输、销售,需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通知》明确中央厨房配送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西贝方面强调,其中央厨房预加工后配送到门店的是原料(如标准形状的羊排),而非即热的成品。

  贾国龙在媒体会上解释:“预制就是预加工,但我们不是预制菜,国家对预制菜有严格定义。按国家的规定,我们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做熟环节都在门店进行。”但他也承认,馒头等主食在中央厨房做熟,到门店加热,而这在国家标准中是被允许的。

  价格与体验价值的错位

  此事件另一个争议焦点,是围绕定价的消费者知情权问题。罗永浩和许多网友认为:餐厅在使用预制菜时应明确告知消费者,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国内已有超过74%的连锁餐饮企业自建了中央厨房,配送预制菜至门店制作。但不少餐厅回避“预制菜”标签,更多消费者则拒绝为其支付现做价格。这种拒绝背后,是对价格与价值对等的期待。

  贾国龙回应称,西贝的利润约5%,并公布了罗永浩一行的消费明细:5人点13道菜(含两份双拼),共消费800多元。消费者对西贝“贵”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价格与体验价值的错位:支付了溢价,却未能获得期待的“锅气”和现做体验。

  餐饮信任危机与重建路径

  罗永浩与西贝创始人的争端也反映出,现行规范对分类、标识的规定仍较模糊,导致消费者可能将工业加工食品笼统归为“科技与狠活”。

  对于餐饮企业,特别是像西贝这样定位家庭消费和品质路线的品牌,坦诚沟通至关重要。值得肯定的是,贾国龙宣布开放后厨和清晰公示食材加工方式,是重建消费者信任的有效途径。

  西贝之前,也有部分品牌通过“明厨亮灶”或菜单标注区分预制与现做,如老乡鸡公开菜品溯源报告,显示其现做占比70.6%,复热预制仅1.7%。中国现炒联盟吸纳300余个品牌,通过“现炒认证”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个人认为,消费者并非完全拒绝预制菜,而是拒绝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现做菜的价格购买预制菜。这场争执与其说是关于预制菜本身的争论,不如说是一次关于餐饮行业透明度、消费者权利以及价格价值对等的公共讨论。

  南方+记者 李劼

编辑:吴潜之   责任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