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以赛营城,“流量广东”的留客之道

2025-11-14 19:58 来源:南方+

  东莞篮球中心沸腾了。

  11月12日晚,广东男篮夺冠的瞬间,一万多名观众的欢呼声,响彻全场。

  这场比赛的意义远超一场胜负,它是东莞这座城市篮球血脉的又一次喷张。

十五运会男篮成年组决赛中,广东男篮以101:65战胜浙江队,在家门口夺得冠军。图为广东队长赵睿在人群中突破上篮。 张由琼 摄

        十五运会男篮成年组决赛中,广东男篮以101:65战胜浙江队,在家门口夺得冠军。图为广东队长赵睿在人群中突破上篮。 张由琼 摄

  赛事结束,人群散场,一个更深刻的命题,摆在办赛事的城市面前,十五运会的短暂客流,如何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

  三地联办全运会的格局下,广东各城市正各展所长,这场关于“留量”的竞赛,或许比赛场上的角逐更加精彩。

  赛事即场景

  东莞的街头篮球场从不缺少激情。

  从街头篮球场到CBA专业赛场,篮球早已融入城市脉搏。

  十五运会期间,东莞不仅举办赛事,更推出“篮聚莞邑 全运风华”篮球文化主题展,串联起中国篮球百年脉络与东莞篮球崛起史。

  赛事引流只是第一步,创造值得停留的体验才是关键,当球迷为比赛而来,更因文化而留。

  深圳玩转了“科技+体育”的跨界融合。5G-A人形机器人火炬手“夸父”的亮相,只是这座城市创新基因的冰山一角。全市范围内,“一键预约”平台打通2145所体育场馆、8969片运动场地,市民动动手指就能预约身边的运动场地,科技真正融入日常健身场景。

11月2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深圳站火炬传递活动现场,“0号”火炬手人形机器人“夸父”向“手搓火箭”高中生王裕宁传递火炬。

        11月2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深圳站火炬传递活动现场,“0号”火炬手人形机器人“夸父”向“手搓火箭”高中生王裕宁传递火炬。

  江门打出“侨乡牌”,推出6条“跟着全运游江门”精品旅游线路,持有赛事门票的观众可享受景区门票折扣、酒店入住优惠。从观赛到旅游,从参与到体验,江门打造了一条无缝衔接的消费链条。

  惠州依托山海资源,打造“华南户外运动之都”。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户外运动目的地入选全国首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名单。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成为骑行、越野、徒步的最佳赛道,让运动员和游客在竞技之余,沉浸式感受惠州生态之美。

  江门的侨乡文化、惠州的山水资源、广州的城市记忆,都在与体育赛事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些城市跳出“为赛办赛”的思维局限,将赛事视为一个立体场景的入口,留人先留心,只有打动人心的体验,才能让短暂的驻足变成长久的停留。

  产业即纽带

  十五运会赛场上,卖力舞动的“喜洋洋”“乐融融”在网络走红,收获了大批粉丝。

  吉祥物正在成为连接观众与赛事的纽带,十五运会特许商品店里的热门吉祥物公仔,每天都卖断货。

  东莞的玩具工厂里,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十五运会的吉祥物周边。哈一代玩具的吉祥物公仔、文博工艺的“萌粒盲盒”、康达玩具的AI互动篮球,这些充满创意的特许商品,背后是东莞从代工制造向“原创IP孵化+全链条运营”的转型成果。

南方+ 许舒智 拍摄

南方+ 许舒智 拍摄

  赛事经济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江门体育制造的“隐形冠军”借势崛起。鹏程头盔的产品亮相北京冬奥会,格莱仕自行车远销海外,恒轩台球杆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十五运会成为展示“江门制造”的窗口,这些企业也从幕后走向台前。

  广州将全运赛场变为“产业秀场”。同欣体育在国际舞台上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品质,他们的跑道产品获得世界田联一级认证,应用于多个十五运会场馆,这意味着“广州制造”可以达到全球最高标准。广州发布14项科技创新应用项目,其中11项深度集成人工智能技术。赛事成为技术验证和产业推广的平台。

  产业与赛事的深度融合,让体育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在深圳,2024年全市共举办260项各类大型体育赛事活动,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项,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场高水平较量上演。

  “看一场赛,顺便买买买”成为常态,赛事有效带动周边消费。深圳不是简单地把赛事和消费“拼”在一起,而是致力于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深度体验。

海陵岛马拉松。

海陵岛马拉松。

  阳江探索出独特的“赛事经济学”。南部滨海地带以马拉松彰显特色,北部群山则以越野竞逐独树一帜。海陵岛马拉松串联核心景点,带动旅游收入;鸡笼顶越野赛引入国际品牌IP,带动周边消费额增长超180%。

  赛事与城市产业基因深度融合,形成“赛事带动产业,产业支撑赛事”的良性循环,客流才可能真正转化为消费力和投资力,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质变。

  城市即平台

  留人的是赛事,更是城市本身。

  广东各城市正通过一场“绣花功夫”,让客人变“粉丝”,让粉丝变“居民”。

  夜幕下的广州越秀山体育场,渐变黄色的座椅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温馨。这座历经沧桑的体育场刚刚完成了一次“微改造”,既保留了城市记忆,又注入了现代元素。奥体中心融入木棉红、紫荆紫、莲花绿三种主色调,老城市在保持肌理的同时,焕发出时代活力。

越秀山体育场。

越秀山体育场。

  在珠海金湾,一条被誉为新版情侣路的赛道迎来了十五运会竞走比赛。这里既是竞技场,也是风景线,通过赛事转播镜头,珠海的滨海风光走向全国,实现“办一场赛、秀一座城”。

  城市品质提升,让每个到访的人都能感受到归属感。汕尾从“滨海小城”向“帆船之都”蝶变,红海湾畔的专业帆船赛场与训练基地全新亮相,配套运动员公寓、体能中心等设施。“看帆船、玩帆船”成为汕尾新标签,咖啡店、民宿等新业态的兴起,让这座小城焕发青春活力。

  湛江打造“水上运动之城”的城市新IP,依托三面环海的天然优势,湛江构建多元运动体系,升级潜水和滑水两大王牌项目,发展桨板、帆船等主力项目。从“跳水之乡”到“水上运动之城”,湛江正重塑城市形象。

  云浮借曲棍球赛事实现城市能级跃升。港澳代表团惊叹于云浮八年的蝶变,城市绿化、场馆设备、服务保障全面提升,一场赛事带动整座城市颜值实力双升级。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亮相万人行活动。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亮相万人行活动。

  城市的核心是人。改造和提升,是让人们愿意在这里生活、工作、创造,这才是真正的“留客之本”。

  赛事终将落幕,但城市的发展永不止步。对于广东来说,十五运会既是展示舞台,更是发展契机。当客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些城市间自由流动,广东的“留客之道”,便是全运会的长久遗产。

  统筹:殷剑锋 谷立辉 黎詠芝 陈丹佳 陈思勤 黄舒旻

  采写:南方+记者 刘珊

  剪辑:崔格僖

  摄影:张由琼 许舒智

编辑:朱文婷   责任编辑:卢绍聪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