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102米高的铁塔,就是托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的高塔。
3名操作手登上高达102米的铁塔,铁塔上的爆室并不大,只有三四平方米。第一次进行核试验,要把数量甚多的雷管插好,操作手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原核工业部军工局副局长 陈常宜:雷管怕静电,因此规定不能穿化纤的衣服或毛料的衣服等。而且要保证一个比较潮湿的环境,要接地把人体的静电排除。

核装置总装结束后,首次核试验指挥部的指挥员和专家都在仰望天空,企盼一个好天气。可是一连两天,罗布泊风云变幻,诡谲难测,狂风呼啸,沙暴遮天,让气象专家难下决断。

1964年10月15日10时许,风力小了,基地又安排了4次天气会商。首次核试验总指挥张爱萍在最后一次天气会商时报总理同意,首次核试验起爆时间定在10月16日15时。

罗布泊的巨响里,“邱小姐” 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她不是温柔的女子,是中国人用自力更生点燃的火球,是翻卷在戈壁上空的蘑菇云。
当时设计的原子弹,是一个球形的装置,科研人员给它取了“球”的谐音——“邱”,形象又低调,“邱小姐”由此作为口头暗语使用。

原二二一厂二分厂工会主席 黄克骥:茫茫戈壁里火球的黑烟和火,卷的大火球一点一点往上升,升出了一个神奇的大蘑菇云,大家欢呼跳跃。

“邱小姐”,是一个民族挺直腰杆的证明,是那段艰难岁月里,最耀眼的中国奇迹。

“邱小姐”的诞生,涉及上千个科研课题和生产任务,是几十万核工业人,全国各地区、各部委、各部队辛勤努力,大力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