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好运大湾区|体育之光照耀“文明全运会”

2025-09-20 11:29 来源:南方+

  这是充满仪式感的节点。

  9月20日,粤港澳大湾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下称“十五运会”)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同步跳入50天。

  当“激情全运会”与“活力大湾区”相映生辉,透过全运会这扇窗,世界将看到什么样的体育竞技之美,这里将呈现什么样的人文湾区之韵?

  在大湾区城市空间,随处可见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会徽,撷取礼花绽放瞬间,三朵花瓣交叠、旋转,内聚与外放并蓄,成为湾区文化“繁荣、包容”的重要表达。

  从“同心礼花”会徽到火炬“绽放”,再到“同心跃”奖牌的设计美学,人们看到了“岭南美学”和“湾区创意”的元素结合,看到了“传统活化”的理念,也看到了融入第十五届全运会赛场内外的文明表达

  这不仅是一次体育竞技的盛会,也是一场崇德向善、多元共生的“文明全运会”

  赛场就是景点,观赛也在旅游

  “奥林匹克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这句名言表明:体育盛事,更是一场人文盛会。

  当十五运会与岭南文化激情碰撞,湾区美学与体育精神的融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在中国“工业第四城”,佛山制造正点亮全运之光。制造名企万家乐设计的全运火炬——绽放,以“火树银花”的灵动姿态向上伸展,流线型的金属骨架在光影流转间,呈现“礼花绽放”的动态美感,尽显岭南风韵。

  “‘绽放’的造型有别于以往任何一款火炬的形态,我们在里面融入了一些文化传递的属性,体现出‘交流融合、共荣共生’的岭南传统文化。”万家乐工业设计总监何也说,“它是包容的,它能带来更多的精神能量。”

  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的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走上“呆萌可爱”的路线,它们头顶三朵小水花,代表了粤港澳三地的不同颜色——广州的木棉红、香港紫荆紫、澳门莲花绿

  粤港澳欣逢盛会,大湾区共融共生。十五运会,是中西合璧、古今荟萃的湾区城市魅力的体验台和催化器。

  在“亚洲盛事之都”香港,“边参赛、边观景”成为打开这座城市的“全会”方式。世界的目光将跟随选手的奔跑,一睹秋日的中环海滨、维多利亚港和维多利亚公园的胜景,在狮子山下、维港两岸,饱览东方明珠的璀璨风光。

  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澳门,古城就是赛场,赛场就是景点,在观赛也在旅游。在跨越四个多世纪的澳门历史城区,全运会与澳门国际体育盛事——第72届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相逢,速度与激情相遇,凸显澳门历史与现代交融、东方与西方荟萃的城市特质。

  在城市与赛场的欢呼中,在粤剧的悠扬唱腔里,在珠江奔涌的浪潮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一一呈现。

  一幕幕粤港澳并肩奋斗的身影背后,是大湾区发展的集体认同和精神纽带,更凝聚着一份份厚重的家国情怀。

  文明城市接力,来了就做志愿者

  这届历史上第一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国运动会,不仅是全民共享的体育盛会,更是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文明测试赛”

  珠江潮涌不息。在南海之滨,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人文精神,始终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湾区城市发展的轨迹。

  十五运会的一个重要人文使命,就是要把这些湾区底色深厚的传统美德,在传承中发展

  全运圣火即将点燃之时,粤港澳携手并肩,彰显具有岭南气质的湾区城市人文精神。

  从全国第一个提出打造“志愿者之城”的广州,到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珠三角九市,一座城到另一座城的文明接力,弦歌不辍。

  广州,“千年商都”也是“志愿之城”。作为十五运会开幕式与核心赛事承办地,这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即将与全运会迎来第三次深情相拥。从“微笑的广州”到“一起来,更精彩”,再到“人人都是东道主、个个都是志愿者”,仗义之风在广州,静水流深。

  深圳,“创新之都”也是善意之城。从经济特区到科技向善的先行示范,超2000万人口的深圳,发起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城市志愿服务联盟,招募超过3万名来自社会各界的城市志愿者,成为赛事服务的主力军。“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深圳全力以赴打造城市文明典范。

  珠海,经济特区的“山美海美人更美”。这座崇德向善的山海之城,以德性凝聚人心、以善治激活参与,号召全市网约车司机、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以主人翁姿态投身这场国家级体育盛会,用志愿行动诠释“小岗位”的“大担当”。

  东莞,拥有过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之城,推出“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和“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人”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明进程有“我”参与,“外来人”变成了“自己人”,激发了一座城市的奋进力量。

  这是一次心心相融的文明之约。肇庆,让“肇就美好”不再是简单的愿景,而是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图景。

  热爱大湾区,意识到自己是其中一员,愿意为大湾区出一份力。

  十五运会点亮了体育之光,也注入了美好愿景和温暖希望,映照城市文明之路。

  11城各美其美,城脉不断

  十五运会最动人的篇章,不仅写在场馆内外,更写在普通百姓的生活里。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七个方面重点任务,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正是其中之一,明确要求要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当体育精神与湾区城市柔情相遇,一场从全运赛场起跑、延伸至城市空间的接力赛,正在开跑。

  我们看到历史文化在传承。

  “中国第一侨都”江门,是全国少有、广东唯一同时拥有2项世界遗产的城市:开平碉楼与村落、侨批档案。强化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江门持续打造岭南心学的发源地、启超文化的诞生地、世界遗产的代表地等“10张城市文化名片”,在赛事期间串联开平碉楼、赤坎古镇、小鸟天堂、陈皮宴、侨都咖啡等元素,形成“竞技、打卡、消费”体验链,在守护侨乡根脉中焕发人文之美。

  我们看到城市文脉在复兴。

  广州永庆坊,粤剧艺术与市井烟火相交融、被青年群体所喜爱;惠州历史文化名城提升三年行动“但求见人、见物、见生活”,让人领略“此心安处是吾乡”;佛山岭南天地升级、中山孙文西步行街保育和珠海香洲埠焕新,以老城“微更新”留住市民共同的“记忆和乡愁”。

  城市文脉既留存于物理建筑之间,亦融会于居民生活之中。生活继续,始见城脉不断、文脉流传。

  我们看到,城市精神生活在延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座座现代化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大剧院等文化场馆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的文化新地标。丰富的馆藏资源、精彩纷呈的展览,如同一座座艺术的殿堂,遍布湾区的各个角落,在城市生活中持续生根发芽,焕发出持久而深远的力量。

  50天后,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岭南大地拉开帷幕。

  粤港澳大湾区,11座办赛城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拼接一幅多彩的城市文明地图。

  这场盛会终将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焕新登场的场馆设施,更是一种深植于湾区城市的开放气度;不仅是激情呐喊的高光时刻,更是持久的文明滋养

  策划:林焕辉 赵杨

  统筹:何山 吴志远 谢苗枫 曲广宁 赵越 靳延明 罗丽娟 罗锐  黄舒旻 吴帆 潘晓晨 王勇幸

  撰文:林郁鸿

  动图制作:刘梓欣

  设计:蔡如意 张雅

  视频文案:林郁鸿

  视频制作:钱文攀

编辑:朱文婷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