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决定追加5000万元投资,在连南扩大生产线!”日前,广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在与招商部门交流时,为广东营商环境投下一张沉甸甸的“信任票”。而就在半年前,这家企业还因一笔说不清道不明的“民事协调费”陷入焦虑。
企业态度转变的背后,是清远市纪委监委针对企业发展堵点“清障拔刺”的又一次精准出击。近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监督、办案、整改、治理一体发力,清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让市场环境更公平、创业生态更清朗,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压实政治责任,规范涉企执法
走进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随着多家高新企业相继进驻,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此前,开发区一些企业反映有关职能部门在执法检查、政策兑现、要素保障等方面存在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得知后,启动“纪企直联”机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深入19家重点企业走访调研,面对面了解情况,发放“廉洁联系卡”600余张,推动有效解决企业问题诉求72项。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竞争力和软实力。近年来,广东省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连续多年开展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治理的基础上,今年又找准“小切口”,结合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涉企执法专项整治。
“有时候检查主体多,内容也多”“检查频次不少,标准也不太统一”……面对这些曾困扰企业、群众的问题,省纪委监委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违规异地趋利性执法、违法设置市场准入及退出条件、不文明执法和执法不作为七大问题作为监督重点,推动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助力企业轻装前行。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综合运用日常监督、联合督查、提出建议等方式,督促各级党委(党组)担负起主体责任、职能部门履行好监管责任。
今年6月30日,汕头市委、市政府召开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市县镇各级“一把手”参加,要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针对存在的问题短板,校准执法监督尺度、提高行政审批速度、展现为企服务温度。江门市蓬江区委针对企业反映较多的受检查频次过高等问题,制定优化营商环境“九项措施”,推出涉企检查“白名单”“综合查一次”等举措,企业反映受检频次下降50%。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敏感。在深圳市福田区,某酒店负责人对涉企检查的转变感触深刻。“原来不清楚什么时候会有哪些执法部门上门检查,现在上门先扫码,检查多项合一,不到1个小时就完成了以往半年的检查事项”。深圳市纪委监委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行政检查多头重复、“类案不同罚”等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推动市场监管局在全国首创“随信综合查”监管模式,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今年上半年全市入企检查次数同比下降54%。
有力清障护航,服务发展大局
“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邓振新为他人在企业经营、项目审批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韶关市应急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伍文利用职务便利为相关企业和人员在工程承揽、项目审批、资金拨付等方面谋取利益,干扰和破坏正常市场秩序……”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损害营商环境行为“零容忍”,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惠州市纪委监委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吃拿卡要、收受贿赂、摊派费用等侵害企业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其中博罗县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了水利、交通运输、住建等重点领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8宗,深挖政商勾连、利益输送等问题,切实为企业发展清障护航。
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小鬼难缠”问题,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果断出击、严肃查处。清远市纪委监委排查涉企执法领域问题线索时发现,英德市沙口镇林业站站长谢某频繁“吃拿卡要”,把管理服务对象当成“长期饭票”,英德市纪委监委坚决拔除这颗阻碍发展的“钉子”,对谢某开除党籍、公职,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肇庆市高要区代建项目管理中心原副主任黄某某,向多个企业老板乱伸手,收受钱款多达500余次,企业敢怒不敢言,其被查处后企业纷纷拍手称快。
深化以案促改,放大治理效能
案件查处并非终点,推动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才是关键。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查、改、治”贯穿优化营商环境全过程,统筹查办案件“前后半篇文章”,为企业发展既清“蓝藻”又除“淤泥”,不让查办案件代价白付。
云浮市纪委监委在查办案件中发现,某名领导干部在离开岗位后,仍利用影响力从园区企业获利。针对该问题,市纪委监委同步谋划以案促改促治,推动制定园区权力责任清单,明确准入评审、项目审批等职责权限,防范园区管理人员与企业高管利益勾连。
佛山市纪委监委针对工程招标投标领域腐败乱象,与相关部门组建改革小组进行攻坚,政数、发改等五部门联合出台《佛山市深化招标投标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试行)》及“8+1”配套制度。改革后,项目平均参投企业增加42%,推广电子保函方式缴纳保证金为企业节约现金30亿元,投诉举报下降32%,当地招投标市场更加公平规范。
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公平公正、主动服务、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在韶关,该市纪委监委针对部分企业反映投资项目审批手续复杂、耗时较长等问题,督促市投资促进局建立重点项目帮办代办服务机制,为321个项目提供950多次服务。在中山市东凤镇,400多家企业负责人和镇领导班子、部门和村居负责人建立微信群,及时解决企业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企业口口相传,引来不少优质项目和企业入驻。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关键之年,广东营商环境“软实力”持续彰显:第138届广交会万商云集,广东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效应更加凸显;全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超2000万户,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自觉将纪检监察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实日常监督,统筹查办案件,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坚强保障。”广东省纪委监委负责同志说。
南方日报记者 尚黎阳 通讯员 粤纪宣
■我为群众办实事
●河源市龙川县纪委监委深化整治“校园餐”突出问题,严格规范冻品冻肉使用,推动全县“校园餐”新鲜食材使用率提高至95%以上。
●中山市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解决医院停车难、停车贵问题,惠及就医群众40多万人,患者及家属表示:“解决停车烦心事,看病的心情都轻松了不少。”
●茂名市电白区纪委监委督促职能部门整治物业公司违规挪用装修押金等突出问题,已退还41个小区1181户装修押金326万元。
●云浮市纪委监委推动有关部门及时发放高龄老人津贴,建立优化老年助餐服务点17个,累计开展助餐4.3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