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传统的根,也能与时俱进,未来,广东或许还会有更多“老板级”的民俗,从一个舞台,走向另一个更大的舞台。
“知道”告诉你,为什么广东老板们开店最爱的“舞狮”被搬上了全运会的舞台。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由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开幕式在广州盛大举行。
开幕式表演中,广东特色的醒狮表演,与AIGC、VR技术相互交融,灵动雄狮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奔腾跳跃,让岭南风情以极具冲击力的现代方式震撼呈现。
那么问题来了,广东老板们开店最爱的舞狮表演,为何能登上全运会的大舞台?
既传统,也现代
在广东,舞狮(又称“狮舞”“狮子舞”“狮灯”“舞狮子”)有着极其深厚的传统根脉,是广东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比如广东醒狮,作为南狮的代表,它不只是单纯的表演艺术,而是与岭南武术,尤其是洪拳、蔡李佛拳等南派拳法同气连枝。

舞狮之人,往往也习练武术,狮舞中的基本步法如弓步、马步、虚步,直接脱胎于南拳的“稳马硬桥”,讲究下盘扎实,力量充盈。舞狮与武术的深度绑定,赋予了醒狮一种内在的刚健与雄浑之气。2006年,狮舞(广东醒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潮汕地区,揭阳青狮展现出另一种深沉而庄严的传统风貌。青狮被誉为“狮中之王”,其狮头尤为硕大沉重,眉宇间贴着醒目的白毛,故有“青狮白目眉”之称。
青狮表演中的“十八节”套路是一套完整而严谨的表演体系,从“狮咬脚”的灵巧到“四门到底”的庄重,每一个动作都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2011年,狮舞(青狮)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深厚的传统,使得舞狮在广东拥有无与伦比的民众基础,广东市民对舞狮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当广东老板选择用舞狮来庆祝开业时,实际上是在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让消费者对店铺有亲切感和好感,觉得老板是“自己人”,更愿意消费。
许多广东老板生意做好了,在每年店庆或者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还会请狮队来店铺门口表演庆祝,正是因为懂得这种传统仪式对维系顾客情感的重要价值。
倘若广东舞狮固守于历史的样貌,那么它或许将始终停留在地方民俗的范畴。它能登上全运会这样的现代盛会舞台,还在于它在守护传统精髓的同时,完成了一场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的华丽转型与创新表达。
传统的舞狮表演虽有独特的韵味,但受限于物理空间和道具,在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场馆中,便需要更强的视觉张力。
此次全运会开幕式借助VR与AR技术,让几头巨大而精美的醒狮跃然于夜空之上。它们与由真人舞动的实体雄狮,构成了现实舞台与数字幻境之间的奇妙呼应。古老民俗焕发出令人惊叹的科幻色彩与艺术魅力,完美契合了大型现代综合性运动会开幕式对视觉震撼效果的追求。
也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全运会由广东、香港、澳门共同承办,开幕式主办地广州,正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之一。广东舞狮这一传统民俗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广泛的情感认同,而放眼全国,不同地域的舞狮同样异彩纷呈。
开幕式上的舞狮表演,熟悉的鼓点、矫健的狮影,瞬间唤起大湾区同胞乃至全国观众共同的文化记忆。

既热闹,也美好
在广东的商业文化中,舞狮作为天然的“人气磁铁”,在新店开业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狮队出现在店铺门前,激昂的锣鼓声与灵动的狮影瞬间点燃整条街的氛围,自然而然地吸引街坊邻居和过往行人驻足观看,形成人流聚集的盛况。在广东老板们看来,人气就是财气,人流就是财流。开业第一天,场子越热闹、人气越旺,往后的生意就越能红红火火,图的就是这个好兆头。
广东舞狮的热闹背后,还蕴含着非常美好的寓意。
特别是,在商业活动中,“采青”环节将吉祥寓意演绎得淋漓尽致,将广东老板对事业发展的美好期望具象化、仪式化。“青”取生菜之形,借“生财”之谐音:狮子探寻“青”的过程,象征着商海中的机遇寻找;高高跃起采青的动作,代表着广东老板把握商机的勇气与魄力;最后将“青”吐还店主和围观路人,寓意了财富的共享与循环……
当广东舞狮从市井街头走向全运会舞台,其“热闹”与“美好”的特质也实现了升华。
开幕式的舞狮表演,数百名演员的默契配合,狮头动作灵动翻飞,鼓点声整齐划一,结合数字光影技术的巧妙运用,让这份热闹从一条街的喜庆,升华为能够点燃整个体育场的恢弘盛宴。
舞狮所承载的美好寓意,也与体育精神形成了深刻的共鸣。
狮子的腾跃,展现了挑战自我、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庄重沉稳的步法,体现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品格修养;群狮共舞的热闹场面,象征着体育促进团结、增进友谊的社会功能;舞狮表演欢腾的场面、昂扬的精神,也寄托着对赛事圆满成功的美好祝愿,给所有运动健儿和全国观众带来了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力。
老树不断发出新芽,广东的舞狮从街边店铺的热闹开场,一路舞到了全运会的聚光灯下。它带着祖辈传下来的精气神,也穿上了科技与创意的新装,让那份熟悉的喜庆和祝福,在更广阔的世界里闪闪发光。
守住传统的根也能与时俱进,未来,广东或许还会有更多“老板级”的民俗,从一个舞台,走向另一个更大的舞台。
来源:“南周知道”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