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激扬时代精神;锐意进取,叩响奋斗足音。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9月25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广州市委宣传部协办的“奋斗的足迹”主题宣讲报告会举行。
来自各行各业的12组宣讲员,也是所在岗位上的奋斗者,他们通过讲述在一线的火热实践、所见所闻,带大家一睹广东发展的新实践、新成效,传递向上向善、刚健朴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广东精神。现场观众纷纷表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奋斗样本,让自己真切感受到“奋斗”二字的重量与温度,要把这份拼搏精神转化为前行动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发展答卷由每一位奋斗者
共同写就
栉风沐雨,岁物丰成。回首广东发展的峥嵘岁月,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才有了今天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与格局。
“冲!冲!冲!冲上巍巍岳山峰,悬崖峭壁何所惧,民兵战士心更红。”这是岳山造林大会战亲历者、肇庆市怀集县税务局离退休老干部马乃强在51年前写下的诗词。1974年,2万余名青年两次奔赴肇庆市怀集县岳山植树造林,造就了如今万木葱茏的岳山林海。在那场大会战中,马乃强和伙伴们把对未来的憧憬和对青山的向往化作一首首诗歌。正因这些文字,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研宣教科负责人黄爱连抱定了扎根林场的信念。如今她既是一名护林员,也是一名讲解员。“我们会把‘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代代传下去。”黄爱连说。
今年69岁的吴冬生是全国老兵宣讲团成员,也是珠海市国防教育促进会会长,他分享了自己从战场到讲台的故事。“我的梦想就是穿上军装,扛上钢枪,保家卫国。”1976年,吴冬生毅然选择参军。为保家卫国,吴冬生和战友们英勇奋战,立下赫赫战功。其间,他数次目睹战友牺牲,并失去了一道长大、一同参军的表哥。为更好传承英雄精神,吴冬生于2017年发起成立珠海市国防教育促进会,组建讲师团,如今已经累计宣讲国防教育课超千场,培养了上万名青少年国防教育宣传员。
轴承被誉为“工业关节”。从初出校门的柔弱女生,到把控车、磨、铣、刨、钳多种设备的行家里手,全国劳动模范、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冰已在轴承这个行当“旋转”了43年。数十年来,王冰带领同事们专注于高端装备的轴承研发,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壁垒,改写了国外同行对中国制造的认知。回望来时路,她不住地感叹,“不管何时何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都是我们成长进步的法宝,个人的成就和梦想只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迸发璀璨光芒”。
凡人微光凝聚向上向善力量
平民英雄,微光大爱。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份坚持都掷地有声,每一份力量都弥足珍贵。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静怡娓娓道来茂名信宜市贵子镇中和村干部刘名芳守护村庄57人生命的故事。受台风“蝴蝶”叠加季风影响,2025年6月13日,茂名市出现强降雨。6月15日零时42分,刘名芳在巡村排查时,敏锐发现山体滑坡前预兆,并及时向上汇报。在山体滑坡前的4个小时里,刘名芳和其他镇村干部一户户通知村民、转移群众,创造了无一人伤亡的奇迹。事后,前来采访的刘静怡看到村中被冲毁的房屋震撼不已,她问刘名芳:“当时您怕不怕?”“不怕,真的不怕,我是党员,群众的生命比我的命更重要。”刘名芳说。
广州市白云区大源街大源村党委委员李慧妍动情回忆了自己的同事——大源村治保队员汤伟鹏。2025年8月6日凌晨,多日的强降雨让大源村一座小山头出现滑坡险情。接到消息后,通宵值班、仅剩10分钟即交班的汤伟鹏立刻和同事们冲向现场、组织转移群众。在撤离途中,山体轰然垮塌,巨大的泥石流向汤伟鹏一行袭来。“快走!”千钧一发之际,汤伟鹏奋力一推身旁的同事,自己却被冲走。“他用生命践行的誓言,将永远激励我们,在基层岗位上书写忠诚与担当,让初心誓言在为民服务中熠熠生辉。”李慧妍说。
“如果再有下次,我们依然会选择挺身而出!”2025年8月5日凌晨,东莞市公安局塘厦分局塘厦派出所副所长赵庆辉在沿路巡查中,突然听到呼救声,发现一辆小轿车正泡在水里不断下沉。此前,路过附近的东莞市鑫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李春久和东莞市水霖实验学校教师冯国林,已经同几名热心群众一起冲进水中,轮流用扳手敲车窗、用绳子拽车,最终将受困司机成功解救。“等把人救到岸边,大伙儿浑身都湿透了,手上、胳膊上全是划伤。”赵庆辉感动不已,“我们是人民警察,救人是职责所在,他们才是真英雄!”
创新发展实现
从“跟跑”到“领跑”
创新为楫,实干笃行。从“制造”到“智造”,从“跟跑”到“领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唯创新者强,唯实干者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讲述了自己从青少年时期直至现在的“建筑人生”。20世纪60年代,何镜堂准备论文的时候借到一本参考价值很高的外文书。由于借阅期限只有3天,他硬是不分昼夜地把这本16万字的书抄了一遍。1983年重返高校时,何镜堂已经45岁,他深知自己起步晚,拼了命地要把丢失的时间弥补回来,至今仍奔走在教育和建筑事业一线。87岁高龄的他由衷感叹,“在科研和教学道路上取得的每一步进展,都是祖国和时代对奋斗者的馈赠”。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联培博士贾征楠从有趣的小实验切入,向大家分享了二维金属的中国“破壁”历程。2018年,团队提出“范德华挤压技术”设想,但能挤压纳米级金属的耐高温高平整钢板,全世界都没有。“没人做设备,我们就自己造!”研究员、博士生、工程师轮班抱着砂纸打磨钢板,最终仅以5万元的价格就达到国外数百万元设备的效果。“十年追跑,这次,该我们领跑了!”贾征楠说。
“人形机器人,到底能为人做什么?”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说,制造业中的搬运、分拣等重复性劳动岗位,正是机器人发挥价值的地方,但一开始,仅“看清箱子在哪儿”这个对人来说轻而易举的动作,就让机器人屡屡受挫。团队憋着一股劲,直接驻扎工厂,白天测试,晚上改代码,如今,Walker S系列已在多家工厂实训,能稳定搬运15公斤物料,在0—1.8米全空间作业,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未来正加速到来。
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追逐梦想
青春力量,扬帆远航。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扎根基层、投身实业,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分享了她从写字楼走向稻田的故事。2020年,她辞去在深圳的白领工作,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新农人”,逐步牵头成立广州市第一家农机联合社,年服务作业面积突破10万亩次,盘活了3000余亩闲置田地;打造“燕芬开讲啦”新农人系列课程,为返乡青年传授农机农艺、品牌运营等技能……在广阔的乡村,“新农人”找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电影《我,就是风!》里的主角阿城——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学生张家城在现场讲述了自己的成长。5岁时,张家城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右臂。2018年,他开始接触篮球运动,面对身体上的不便,他以巨大的毅力反复练习,“我想努力证明,我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2020年,张家城单手打篮球的视频在网上爆火,他没有停止训练的脚步,而是向着做一个职业篮球运动员的目标继续努力。“希望我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像我一样的人,勇敢追梦,不怕跌倒!”张家城说。
在访谈环节,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刘平云分享了设计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的来龙去脉。刘平云说,两个可爱的萌宠吉祥物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白海豚为原型,吉祥物头顶有三朵寓意颇深的三色小水花——红色是广州的木棉花、紫色是香港的紫荆花,绿色是澳门的莲花,旨在突出大湾区的地域特色,希望这种“萌”的力量能让大家关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关注体育背后的人文温度与时代活力。
南方日报记者 尚黎阳 陈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