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典藏长卷|湾区好运

2025-11-09 12:05 来源:广州日报

  【牢记嘱托】

  ●支持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

  ●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

  ●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

  ●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

  ●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们立足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谋划,也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建设好大湾区,关键在创新。要在“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框架内,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流通。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要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来。香港、澳门也要注意练好内功,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2018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发表重要讲话

  ●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更好发挥自身所长,增强竞争优势。当前,特别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为澳门长远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注入新动力。

  ——2019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

  ●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2021年12月11日,习近平主席向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致贺信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广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

  ●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

  ——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

  ●各地区特别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黄河流域等区域,要根据高质量发展要求和自身特色,加强区域绿色发展协作,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中进一步谋划好、规划好、落实好生态环保工作,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202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

  ——2023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要管好用好深中通道,确保安全、顺畅、舒适、智慧运行,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提供更好服务保障。

  ——2024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时强调

  ●新的起点上,希望中山大学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时强调

  ●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琴澳居民“心联通”,加快建成琴澳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的制度体系,把琴澳一体化提升到更高水平。持续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打造优质生活环境,为澳门同胞在此生活、就业、创业提供便利。充分用好中央给予的各项支持政策,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

  ——2024年1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

  珠江奔流,香江潮涌,濠江欢腾!

  今天,全国人民的目光投向湾区、聚焦广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主火炬即将熊熊燃起,一场令神州翘首以待的体育盛会将如约启幕。

  这是全运会史上的崭新一页——粤港澳三地同心偕行、联手承办,19座城市不负重托、不负期待。

  这是全民共享的体育盛宴——中国气派、岭南风韵融于一体,竞技魅力、人文风采交相辉映。

11月1日晚,15米巨型全运会吉祥物点亮珠江。

11月1日晚,15米巨型全运会吉祥物点亮珠江。

  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璀璨舞台——湾区心跳汇成同一频率,“一国两制”实践成果充分彰显。

  鸿运当头、应运而起、时通运泰!

  共赴“湾区好运”,燃拼搏之火、振和鸣之音、耀奋进之光。

  共赴“湾区好运”,品读新彩广州的活力升腾,触摸魅力湾区的生机无限,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的气象万千。

广州塔一带珠江美景。

广州塔一带珠江美景。

  ♦湾区办好运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

  以体育之名,绘湾区新景。办好本届全运会,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交给粤港澳三地的重大政治任务,是生动展示大湾区建设成果的重要契机。

  聚焦赛事——

  会徽与吉祥物广纳民意,每一笔勾勒都是三地同心的印记;赛事安排“广东为主、港澳优先”,每一处考量都体现城市特色与群众喜好;首次实现跨境赛事“无感通关”,“粤港澳路路通”有了具象表达……从场馆共建到人才共育,从赛事合办到产业共兴,三地协同办赛,让硬联通提速、软联通加码、心联通深化。

广州夜景。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广州夜景。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着眼广州——

  老场馆焕然一新,精致街区“盛装”以待;“无废全运”行动扎实推进,“碳中和赛事”承诺掷地有声;体育与文旅“跨界握手”,消费市场活力涌动……办赛事就是办城市。广州正以盛会之窗,呈现最深沉的底蕴、最年轻的律动。

  匠心独“运”、时至运来。湾区办好运,是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一次庄严检阅。当“十五运”的火种与“十五五”的蓝图如期相遇,三地注定在全运会史上留下深刻的湾区印记,写下浓墨重彩的生动篇章。

11月2日,火种护卫在融火仪式上展示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盏火种灯。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11月2日,火种护卫在融火仪式上展示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盏火种灯。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发展有好运

  好运,蕴含机遇、象征美好。

  发展之运,深植于实干沃土,迸发于奋进征程,是时间与实践在历史坐标上的必然交汇。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这片热土以不足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出全国1/9的经济总量。GDP突破14万亿元大关,不仅是体量的进阶,更是质量的跃升。

  向融而行——港珠澳大桥卧波、深中通道“潜海”、黄茅海跨海通道“飞架”,“轨道上的大湾区”呼啸而来;琴澳一体化格局初显,前海金融和法律资源加速集聚,南沙开发建设加力提速,河套精耕细作“创新沃土”,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成效明显……蹄疾步稳,拔节向上。这份“好运”,始于逢山开路的干劲,成于硬核实力的积淀。

深中通道。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郑洪达 王钰舜 顾展旭 王文宇

深中通道。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郑洪达 王钰舜 顾展旭 王文宇

  向新勇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跃居全球榜首,大湾区发明专利量增速领跑全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密集落子,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等“国之重器”勇挑大梁……产业融合硕果累累,新兴产业聚势腾飞。这份“好运”,是抢抓风口的敏锐,是制胜未来的远见。

广州实验室航拍图。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广州实验室航拍图。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向高攀升——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大湾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北上”港澳单牌车突破700万辆次、“跨境理财通”“港澳药械通”相继落地到262项“湾区标准”联合发布,规则衔接走深走实,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要素流动持续提速。粤港澳大湾区正以更开放的姿态,向“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迈进。这份“好运”,源于胸怀天下的格局,成于勇立潮头的魄力。

  时运亨通,“运”转自如。当奋进的足音叩响机遇的门铃,这片热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一个朝气蓬勃的世界级城市群正以昂扬之姿屹立于南海之滨。

  ♦人人行好运♦

  行运,粤语中“走运”之意。

  喜事盈门、好运连连,这是每个人心中所盼。共享发展、改善民生,本就是大湾区发展的根本旨归。

车辆在港珠澳大桥上驶过(2025年10月19日)。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车辆在港珠澳大桥上驶过(2025年10月19日)。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今日之湾区,青山含翠、蓝天如洗,城乡拥绿、四时皆景。宜居宜业宜游,让舒心与惬意浸润每个晨昏、温暖每处灯火。

  今日之湾区,职业资格互认、医疗服务衔接、教育合作密切、旅游双向奔赴、就业创业共振……共建共享优质生活圈,让这片土地前程广阔。

  今日之湾区,情感相连、文脉相亲、精神共鸣。从湾区文艺精品美美与共、燃动全球,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心交融,“人文湾区”正演奏着迷人的交响。

  时来运转,人悦心安。当“人人行好运”从愿景照进现实,当大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片土地便有了最核心的竞争力、最持久的吸引力。

广州城区。 图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广州城区。 图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南海之滨,激情飞扬;珠江之畔,活力澎湃。

  当健儿入场、当国歌奏响、当欢呼回荡,“湾区好运”大幕拉开,湾区风采绚丽绽放。

  湾区好运,是今日中国的生动注脚,亦是通向未来的壮阔序章。

  珠江碧水,香江清风,濠江灯火。它们将见证——湾区好运,绵延流长;中国活力,生生不息!(广 言)

  【大湾区之路】

  2015年

  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首次提出“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2016年

  3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2017年

  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

  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签署仪式。

  2018年

  9月23日,广深港高铁正式通车。

  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并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2019年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4月2日,南沙大桥正式通车。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投入使用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

  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

  7月,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12月20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0年

  3月18日,横琴口岸澳方口岸区及相关延伸区旅检区域正式移交给澳门特区政府,适用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实施管辖。

  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网站发布《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发改基础〔2020〕1238号)》,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序实施一批城际铁路项目。

  8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开展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工作的决定》。

  9月27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式开工。

  11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一期工程开工。

  2021年

  4月16日,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进口的首个药品和首个医疗器械运抵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大湾区患者服务。

  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

  9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

  12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致贺信。

  2022年

  6月14日,国务院印发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发布。

  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7月6日,广东省司法厅为4名港澳律师颁发了首批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证书,他们成为全国首批获准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执业的粤港澳大湾区律师。

  2023年

  1月1日0时20分,“澳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后的首辆澳门机动车正式驶入广东。

  4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视察时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7月1日,“港车北上”政策正式实施。

  8月8日,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

  2024年

  1月30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通水。

  3月1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封关运行。

  6月30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这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

  12月11日,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交通网络再添“关键一横”。

  12月20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5年

  3月1日,香港启德体育园正式开幕。启德体育园是十五运会香港赛区主会场。

  5月8日,十五运会首个群众赛事活动定向项目决赛举办。

  10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广州南沙科考码头“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旁举行。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陈海敏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