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敢为天下先 闯出新天地:东莞第三年以城市之名致敬企业家

2025-11-12 08:20 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东莞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承办的2025年东莞民营企业家日活动举行。这是第三年以城市之名致敬企业家的盛会,民营经济被再次铭记为这座城市发展的硬核支撑。

  东莞民企有敢为人先基因

  作为全球制造业名城,什么才是东莞经济最强的“发动机”?

  答案,藏在那185.52万户民营主体的蓬勃生机里。这意味着每6个人,就有一个民营企业家;东莞的每一张100元,就有60元是民营企业家赚来的……在数字的背后,跃动着一颗颗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创业之心。

  “东莞的企业家素来就有‘敢饮头啖汤’的传统。”东莞市工商联(总商会)常委、奥海科技联合创始人刘蕾的这句话,道破了莞商精神的基因密码。这碗“头啖汤”,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甘冒风险,勇于开拓,成为第一个“尝鲜者”。

  这份“敢”,从何而来?

  “你来到东莞,只要你有本事,有这种干事创业的精神和勇气,都能找到自己的天地。”东莞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平的故事,是这份胆魄的经典诠释。

  在更细微的商业世界里,同样的闯劲也在催生新模式。左伦蛋糕创始人林孙建至今记得,他的品牌因开创“全东莞第一家送货上门”的服务,被媒体誉为“会飞的蛋糕”。“我们敢为天下先,想的只是怎样给客户更好的体验。”正是这份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让他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从小厂房到打造上市公司,从让蛋糕“飞行”到家到跨界布局未来产业,场景在变,行业在变,但东莞民营企业家骨子里那种“敢闯敢拼、敢饮头啖汤”的基因始终未变。

  以创新谱写经济发展传奇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东莞民营企业家始终将创新深植于企业家精神的基因之中,以创新姿态谱写这座城市的发展传奇。

  创新,是企业家远见卓识的生动实践。正如黄建平所言,企业在必要生存突围的阶段,我们没有选择盲目跟风,而是聚焦主业,专注技术研发,实现差异化的创新,将传统产业重新定位、重新做一次。

  正因为这种“重新做一次”的创新勇气,黄建平带领马可波罗控股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厂房到上市公司的蝶变,扛起“为中国陶瓷打造第一个世界知名品牌”的使命。

  创新,更是企业家突破自我的勇敢一跃。拓斯达从注塑辅机起步到具身机器人的尝试,领益智造从精密制造到生产的机器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思索技术从消费电子到汽车核心的跨越……这种敢于突破舒适区,敢闯敢试的精神,正是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精彩诠释。

  创新,是企业家久久为功的执着坚守。无论是广东企业500强还是东莞民营企业100强,生益科技都榜上有名,这是生益科技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创新坚守,换来“高性能刚性覆铜板”全球第二的市场地位。

  这些创新实践,共同绘就了东莞企业家的创新图谱:以创新开辟新天地,以技术创新筑牢根基,以模式创新激发活力。

  如今,东莞民营企业家更是用创新交出亮眼答卷:六成以上GDP、七成以上税收、八成以上创新成果和劳动就业、九成以上市场主体。这些数字,见证了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磅礴力量。

  东莞企业家越是困难越向前

  榕树独木成林、落地生根的特质,恰是东莞民营企业家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们以顽强的生命力扎根实业,以开放的姿态开枝散叶,以协同共生的智慧构建产业生态。

  “越是困难越向前”,东莞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东莞市伟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扬这句话,道出了榕树精神中“向下扎根”的坚韧。这份底气的背后,是政府与商会协同构建的支撑体系。

  “坚持下去,是穿越周期的关键。”东莞市工商联(总商会)常委、东莞绿色建筑协会会长、广东维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建军的观点,揭示了榕树“向上成林”的智慧。他推动全产业链整合,带领会员从本土走向全球。这正如同榕树的气根触地成干,独木终成森林——企业之间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形成资源互通、风险共担、机遇共享的生态共同体。

  刘蕾所言“东莞民营企业家的‘榕树精神’,终将令东莞民营经济百花齐放、万马奔腾”,则预示着这片“榕树林”未来生生不息的景象。

  在新征程上,落地生根的榕树精神将继续引领东莞民营企业家以更强的韧性、更活的思维、更宽的视野,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东莞力量。

  样本

  马可波罗控股黄建平:

  一块瓷砖打造全球品牌

  “为中国陶瓷打造第一个世界知名品牌。”这句诺言在黄建平心中已经燃烧了很多年。站在东莞民营企业家日的讲台上,他的眼神依然闪烁着初创时的热忱。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的中国建陶行业正处在粗放发展的阶段。黄建平敏锐地意识到,没有品牌的企业永远只能停留在产业链的底端。“我们要让中国陶瓷在世界舞台上发声。”这个信念成为他创业路上最坚定的航标。

  走进马可波罗控股的智能工厂,机械臂精准地进行着瓷砖的搬运与分拣,AGV小车在车间自如穿梭。这条斥资数亿元打造的智能化生产线,让传统建陶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实干为要”,黄建平常说这四个字。在他的带领下,企业不仅建成了行业首座建筑陶瓷博物馆,更推出了“中国印象”“御品金砖”等系列创新产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完美融合。

  “每一块瓷砖都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基因。”黄建平抚摸着最新研发的“御品金砖”说道。这款产品采用特殊的纳米技术,既保留了传统金砖的质感,又具备了现代建材的功能性。截至目前,马可波罗已累计获得90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过200项。

马可波罗控股的智能车间。受访者供图

马可波罗控股的智能车间。受访者供图

  vivo沈炜:

  用“本分”叩开全球市场

  1995年的东莞长安镇,一家名为步步高的电子企业悄然成立。谁也不会想到,从这里走出的vivo,日后会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本分,就是回归事物本原,做正确的事。”vivo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沈炜的这个理念,贯穿了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创业初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vivo选择了“求生存”的路径,以过硬的品质在行业中站稳脚跟。

  2011年,vivo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进军智能手机领域。当时的功能机市场依然可观,但这个“本分”的企业选择了面向未来。“我们要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沈炜在内部会议上这样说道。这一决定,让vivo成功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机遇。

  2023年,vivo正式发布自主技术品牌“蓝科技”,标志着企业从应用创新向底层技术的深度拓展。在影像领域,vivo自主研发的V系列芯片让手机摄影达到了新高度;在通信技术方面,vivo在6G领域的专利布局已初见成效。

  今年,vivo在长安总部发布了Vision混合现实头显设备,同时宣布成立机器人实验室。这些举措展现了vivo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深度思考。“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沈炜在发布会现场表示。目前,vivo的业务已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拓斯达吴丰礼:

  给机器人装上“小脑”

  2007年,吴丰礼在东莞创立拓斯达时,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还被外资品牌垄断。如今,他带领企业成功上市,并推出了全球首台在注塑行业落地应用的人形机器人。

  “让工业制造更美好”,这个朴素的愿望支撑着吴丰礼走过了近20年的创业历程。从最初的机械手业务,到如今的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拓斯达的成长轨迹印证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之路。

  在拓斯达的研发实验室内,工程师们正在调试最新一代的X5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这个平台就像是机器人的‘小脑和脊椎’”,吴丰礼形象地比喻道。该平台基于欧拉操作系统开发,实现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链条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

  今年9月,拓斯达推出的首款人形机器人“小拓”在东莞一家注塑企业的生产线上正式“上岗”。这个身高1.6米的机器人能够自主完成上下料、品质检测等复杂工序,其灵活度与精准度令业界惊叹。

  吴丰礼格外重视技术创新,公司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过30%。与华为、阿里云等企业的战略合作,让拓斯达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快速突破。目前,企业拥有专利5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达120项。

拓斯达展厅里摆放着机器人产品。麦晴怡 摄

  撰文:叶永茵 蔡智丰

  策划:靳延明

编辑:陈雨昀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