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十大科技亮点赋能十五运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赛事转播“中国标杆”

2025-11-10 21:50 来源:南方+

  第十五届全运会已于11月9日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开幕。在十五运会开幕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际奥委会在广州签署2026—2032年奥运会版权长款协议,标志着在未来两届冬奥会、两届夏奥会的奥运周期中,总台正式成为新周期中国内地和澳门地区的独家奥运转播机构。

  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和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巴赫的共同见证下,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向总台第十五届全运会转播报道团队、技术保障团队、市场开拓团队授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十五届全运会转播团队授旗仪式现场。

  十五运会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这既是全运会办赛历史上的创新实践,更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超高清制播赋能湾区盛事,全媒体传播共享激情全运”,作为十五运会赛事主转播机构和持权转播机构,总台跨越粤港澳三地建设运行四座国际广播中心,组建超4000人的主转播团队、超70支公用信号制作团队和近千人的转播报道团队,以一流的体育赛事制播水准,为观众带来赏心悦目的观赛体验。

  未来,总台还将在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2026年爱知·名古屋亚运会等大型体育盛会中展现国际一流的赛事转播能力,树立“中国标杆”。

  总台与国际奥委会达成

  2026—2032年奥运会版权长款协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之际,11月9日,总台与国际奥委会在广州签署2026—2032年奥运会版权长款协议。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和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代表双方签约,并共同发布总台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报道标识。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巴赫出席活动。

  总台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报道标识同日发布。该标识的外形设计灵感取材于长城烽燧拱形窗口,展现出总台全景呈现冬奥会的“窗口”定位;雪山形象源自赛事举办地米兰的首字母“M”,配合蜿蜒雪道和“2026”字样,锚定本届冬奥会的时空坐标;“CMG+奥运五环”的LOGO组合醒目体现了总台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深度融合。该标识彰显出总台在奥运版权的独家地位,向受众发出“在总台,看奥运”的真诚邀约。

签约仪式现场,总台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报道标识正式发布。

  总台与国际奥委会2026—2032年奥运会版权长款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在未来两届冬奥会、两届夏奥会的奥运周期中,总台正式成为新周期中国内地和澳门地区的独家奥运转播机构。协议内容涉及奥运转播宣传报道、新媒体传播、奥运标识使用规则、广告经营规则、版权归属与对外授权规则等重大核心权益及相关约定。具体合作赛事包括:2026年在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举行的第25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28年在洛杉矶举行的第34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30年在阿尔卑斯山地区举行的第26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32年在布里斯班举行的第35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2026年达喀尔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2030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介绍,明年2月,第26届冬季奥林匹克奥运会将在意大利米兰开幕。受国际奥委会的委托,总台将为冬奥会开闭幕式、短道速滑、花样滑冰提供4K和8K转播设备,以及承担4K和8K公共信号制作任务,还将为速度滑冰提供“猎豹”4K高速拍摄系统及技术支持。“这充分说明国际奥委会高度认可总台在北京冬奥会和巴黎奥运会展现出的超高清电视转播技术水平和体育转播节目制作能力。总台将与国际奥委会和其他持权转播商密切合作,为全球受众提供精彩绝伦的冰雪视听盛宴,一定能再次创造冬奥会传播新的历史。”

  此外,总台主转播机构业务核心承载主体——国际传媒港(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成功中标2026年日本爱知·名古屋第20届亚运会主转播服务项目,正式成为该届亚运会主转播机构。作为本届亚运会媒体运行的核心中枢,国际传媒港公司将全面负责赛事转播总体规划、国际公用信号制作与全球分发、国际广播中心建设运营及全流程后勤保障等关键任务。这是国际传媒港公司首次代表总台承接境外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转播组织服务,标志着中国媒体在全球体育传播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体育强国”建设与国际体育文化合作注入全新动能。

2026年日本爱知·名古屋第20届亚运会会徽。

2026年日本爱知·名古屋第20届亚运会会徽。

  总台首创“CMGBS模式”

  树立赛事转播“中国标杆”

  为体现本届“含科量”最高的全运会理念,11月10日,总台与十五运会广东省执委会新闻广电宣传部、广东省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超高清赛事转播暨融合传播技术研讨会。会上,总台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全运会主转播机构工作运行情况,并发布了第十五届全运会总台十大科技创新应用。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超高清赛事转播暨融合传播技术研讨会现场。

  “超高清、人工智能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更是推动体育赛事转播和传播的重要抓手。”姜文波在致辞中提到,总台成立8年来,持续深化“5G+4K/8K+AI”战略格局,持续深化全媒体超高清技术体系建设,已建立了世界首个IP化包括4K/8K/竖屏在内的全媒体超高清制播平台,开播了4K/8K超高清电视频道、4K超高清和高清同播的奥林匹克频道,“百城千屏”8K超高清传播平台。总台新媒体旗舰客户端“央视频”和“央视新闻”也已实现超高清大小屏融合传播。

  “8年来,总台以北京冬奥会、巴黎奥运会、杭州亚运会等体育重大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超高清、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赛事转播中的应用示范,促进了系列重大体育赛事全媒体广泛传播,赢得了国际奥组委和国际同行的高度赞扬,为世界全媒体超高清发展树立起‘中国标杆’。”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副总经理、国际传媒港(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建军介绍,总台首创的“CMGBS模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转播机构模式)”将省台、地市台纳入转播矩阵,在总台统一调度下分工协作。这一模式在近几年的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哈尔滨亚冬会等国内国际各大综合性体育赛事中不断磨练,逐渐走向完善,并重新定义了国际大型赛事转播的“中国标准”。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各类主转播机构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组织架构上,我们已在总台的统一部署下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与总台广东总站、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兄弟单位紧密协同,建立了覆盖规划、制作、技术、服务、后勤的全链条工作体系。在运行保障上,我们将借鉴以往成功的经验,高标准推进国际广播中心、主媒体中心及相关设施的稳定运行,为全球持权转播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确保赛事转播的顺利进行。在技术创新上,我们将全面贯彻总台‘5G+4K/8K+AI的战略’,紧紧围绕‘超高清直播赋能湾区赛事,全媒体传播共享激情全运’的主题开展工作。本届全运会我们将在既往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和深化总台技术创新应用。”

  赵建军表示,为丰富赛事报道形式,十五运会赛事转播引入多项创新制作技术,从虚拟形象、沉浸声场、多视角交互到瞬间特效,为用户带来更具吸引力的视觉与听觉盛宴。包括“超写实数字人”虚拟解说与AR内容包装、“菁彩声”三维音频技术带来的沉浸式听觉体验,以及“自由视角”和“子弹时间”等交互视觉特效,这些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赛事回放与多角度观赛场景。

  十大科技创新应用发布

  全面支撑十五运会转播和节目分发

  姜文波表示,针对本届全运会粤港澳三地共办、赛事多、周期长等特点,总台作为主转播机构和持权转播商,精心筹划,运用超高清、人工智能、云平台、立体视频等技术,构建了云网一体的赛事转播体系,全面支撑全运会转播和节目分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副局长智卫在研讨会上发布并介绍了第十五届全运会总台十大科技创新应用,包括构建“1+3”全运会赛事公共信号服务平台、“8K菁彩影像+菁彩声”公共信号制作及直播、“云网一体化”全媒体超高清制播、NVI竖屏超高清制播、“央视听媒体大模型2.0”赋能赛事直播、光场扫描超写实数字人、5G赛事直播、菁彩声制作与呈现、立体视频赛事直播、大小屏融合传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副局长智卫在研讨会上发布并介绍了第十五届全运会总台十大科技创新应用。

  本届全运会是覆盖地域最广、赛事设置最多的一届全运会。总台根据赛事分配的数量和多地域特性,结合公共信号制作需求,设计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个信号集结点,以“1+3”架构建设赛事公共信号服务平台,依托电信运营商构建大湾区赛时传输交换网络,安全、稳定、高效地实施传输超高清和高清公共信号、赛事素材集锦及风景景观等。

  本届全运会首次采用“8K菁彩影像+菁彩声”完成公共信号制作及直播,信号采用当前最高质量的8K超高清标准,可以完美呈现田径场等比赛场地的宏大场景,同时保证比赛场地运动员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辨。8K菁彩影像将在总台8K超高清频道、央视频和“百城千屏”公共大屏上呈现,为观众带来极致的视听体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报道标识“全运202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报道标识“全运2025”。

  由总台牵头研发的NVI(Network Video Infrastructure)竖屏超高清制播技术也首次应用到了十五运会的羽毛球赛事直播中,在手机端为观众呈现新形态的直播体验。NVI作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媒体超高清IP化制作技术,具备超高清画质实时处理、低延时传输以及多场景智能适配等特性,支持4K/8K、VR/AR等全媒体形态的内容生产。其轻量化架构打破了传统设备在体积和能耗上的限制,能够很好地适配移动直播、跨域协同制作、云化编辑等场景,显著提升了内容生产的效率。

  总台落实“人工智能+”战略,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央视听媒体大模型2.0”,为不同的栏目完成深度定制和工作流程编排,形成有效的AI赋能机制,在全运会“策、采、编、播”全流程报道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体育技战术分析模型实现了羽毛球比赛轨迹智能还原及可视化的能力,利用大模型以及多模态的分析技术,通过学习专业羽毛球视频数据,提升了对击球动作、场地位置以及球路轨迹的识别精度,可实时识别起落点、飞行路径等,实现高精度三维轨迹重建,生成动态可视性内容和实时嵌入直播信号,支持赛事即时复盘以及专业解读,辅助解说员精准地分析运动员的战术意图以及技术细节,显著提升了赛事解说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此外,运用AIGC视频编创模块、智能切条、智能策划及多语种语音系统,“央视听媒体大模型2.0”平台还能实现赛事宣传、新闻速发、选题辅助与多语言支持,全面提升全运会智能化传播能力。

  5G赛事直播在全运会19个项目中,通过5G背包为新媒体信号提供编码、传输服务,传输至多级、多节点的分布式流媒体信号分发系统,在节省云计算资源的同时,服务粤港澳多地持权转化商就近访问,获取低延时、高质量的赛事直播信号,实现云端视频流任务分发。在全运会7个单边报道点,主播机构也将实现全部使用5G轻量化传输系统实现大屏视频实时传输,大大降低前方系统技术难度,提高传输效率。5G手机直播系统还将依托总台5G轻量化传输系统中的国产化5G手机直播系统,通过调用底层算法,实现色彩真实还原、智能人脸跟焦与防抖功能,在澳门乒乓球赛事项目中完成HDR 50P高画质、高帧率等手机直播拍摄及手机SIM卡双5G聚合传输。

  立体视频赛事直播,在全运会羽毛球和篮球赛场四周部署了定制的立体视频图像采集阵列,能够精准地捕捉场上瞬息万变的细节,结合资源的深度学习和三维重建、渲染算法,完成赛场实时建模和多视角的融合。所形成的立体视频直播流,通过新版的“央视频”客户端分发,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终端实现赛事360度自由视角拓展,支持平滑切换和缩放比赛画面,满足个性化的智慧观赛体验。

  采写:南方+记者 张思毅 刘长欣

  摄影:南方+记者 吴伟洪

  部分图片来源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编辑:陈榕   责任编辑:于艳彬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