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民政部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凸显。每一项民政政策的落地,每一次民生服务的延伸,都离不开广大民政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积极作为。2025年5月2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直播回顾),来自全国民政系统的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围绕“践行民政使命,增进民生福祉”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医务科科长黄会青的工作主要是为院内的孤残儿童提供医疗服务,目前院内的孩子大部分因为疾病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也有部分患有罕见病的孩子。她告诉记者,“32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要照顾好这些孩子,需要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更需要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
“17年来,我们的工作每天都面临着各种挑战,为受助人员寻找失散多年的家人,为临时遇困人员提供临时救助场所、护送老人回家,为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帮扶,每一件事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做、用情去感。每一件事看似平凡,但意义非凡,因为每一位受助人员的背后都关乎着一个家庭的幸福。这么多年来,在我们的努力下,有人与家人团聚,有人摆脱了生活困境。总而言之,我们就是尽一切努力维护社会上这些最困难、最脆弱群体的合法权益。”山东省菏泽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吴波表示。
“我相信,养老护理不仅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心灵与生命的守护。”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社会福利院护理组长邱丽芸讲述,2013年,19岁的她来到福利院工作。当时院内住着70多位特困供养老年人,他们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没有子女赡养,福利院就是他们的家。这些老年人大多失能、失智或患有疾病,照顾他们没有想象中容易,不仅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还要掌握专业技能,做好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基础护理、康复训练,还要掌握心理疏导等方面的知识。她认真学习基础理论,积极参加技能培训,通过多年的努力,她从刚开始的护理小白,成长为现在的护理技师、多面手。
婚姻登记中心是民政部门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主要负责办理婚姻登记、证件补领、婚姻档案查询等业务。上海市闵行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主任聂晶说,工作这些年来,她和她的同事见证了无数新人的甜蜜时刻。“五年前,我们中心搬进了闵行文化公园,成为上海首个坐落于公园内的婚登中心。五年来,我们一共办理婚姻登记5.5万余对,用我们贴心的服务获得了群众的点赞;我们依托公园的优美环境,每年会策划40多场个性化主题颁证活动,举办过全市首个百人集体婚礼,承办了全国万人集体婚礼上海分会场的活动;我们设立了同心圆辅导室,由专业团队免费为当事人提供辅导;举办了几十场婚姻沙龙,让和谐的家风深入人心。”
“稻谷有根扎在泥土,社会救助工作者的根就应扎在群众中。”作为一名社会救助工作者,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晓霞表示,她深刻意识到她的职责和使命就是服务好每一位困难群众,让一项项惠及民生的救助政策落地见效。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