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2日开始训练,到9日正式上场服务,十五运会的网球球童仅仅用了7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上岗培训,成为赛场上最不可或缺的一员。
200名来自珠海科技学院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网球“小白”,通过7天的理论学习、传球训练和场上实操,快速掌握球童服务技巧。“这也许会是我人生唯一一次国内大型赛事的志愿者经历,所以我特别珍惜。”怀着这样的信念,这群球童在十五运会的赛场上全力以赴,展现最好的自己。十五运会网球赛事球童主管张欢认为,这次经历不仅让年轻人快速掌握了网球知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在网球裁判的队伍中看到他们的身影。”
从零开始的挑战
“刚开始听课也是半懂不懂,对规则完全不了解。”珠海科技学院学生谢濠杰回忆道。
张欢介绍,十五运会的球童是从珠海科技学院招募的200名志愿者,他们基本都是网球“小白”。为此,培训团队设计了系统化的课程,每天6—7小时高强度学习,内容包括基本功训练、网球知识、竞赛规则和视频教学。
在这一周的培训中,小球童如海绵般不断地吸收着知识。在珠海科技学院学生许涵巍看来,在众多训练项目中,地滚球和抛球是最基础也最难掌握的技术。“滚球要控制速度和角度,抛球要准确抛到球员腰部位置。”许涵巍说,“这需要反复练习,找到最合适的力量和弧度。”
在这批球童中,少数参加过前期测试赛的学生肩负起了“传帮带”重任。200名球童被分成30多个小组,这些“老球童”就成了组长,负责带领着自己的组员共同进步,王婷婷就是其中之一。
“在教别人的时候,相当于自己又复习了一遍知识。”王婷婷说。这种教学相长的过程,让整个团队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成长。
张欢提到,培训导师团队中包括了曾服务过中国网球公开赛乃至大满贯赛事的资深球童,他们将宝贵经验倾囊相授。通过每日布置书面作业、及时查漏补缺的方式,确保培训质量。“每个孩子都会认真做笔记,休息时间也主动请教,他们的努力令人感动。”
播下梦想的种子
“我想为郑钦文服务!”郑钦文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冠,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偶像,对于小球童们也不例外,许涵巍就期待着在横琴的赛场上见到郑钦文。
这次为赛事服务的机会更点燃了许多人对网球运动的热爱。王婷婷在服务期间购买了人生第一支网球拍,开始学习这项运动。在正式比赛开始后,她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服务经历:“商竣程和周意都很有礼貌,每次都会对我们说谢谢。”这些暖心瞬间,成为球童们珍贵的记忆。
在十五运会正式比赛的赛场边上,总会坐着两个人,仔细观察着球童的表现,并且为他们打分,他们就是球童测评师。
张欢介绍:“我们会通过模拟比赛来评估每个球童的能力,根据评分决定他们在正式比赛中的场次安排。表现优异的将有机会进入中心球场服务。”
在比赛开赛3天后,王婷婷还没能进入中心球场,当被问及是否有机会进入中心球场时,王婷婷先是略带怀疑地说“希望可以”,思考过后,她坚定地说“一定可以”。
对于同学们的这段经历,张欢认为影响绝不止于服务一场赛事:“这次经历对每位学生的成长都有帮助,包括抗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在十五运会网球赛场上,这群年轻的身影在赛场上默默奔跑,用专业的态度和热情的服务,保障着每一场比赛的顺利进行。他们是赛场上的“隐形英雄”,也是自己青春故事里最耀眼的主角。
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他们回想起这段经历,一定会记得那些在球场上奔跑的清晨和黄昏,记得团队协作的温暖,记得近距离感受体育精神的震撼。而这些,正是体育赛事最珍贵的地方——它不仅创造精彩的瞬间,更在年轻人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
南方日报记者 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