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年产值超65亿元,梅州如何把一颗柚子“吃干榨尽”?|粤来粤好百千万

2025-10-24 07:49 来源:南方+

  从被摘下枝头,到运出山林,再到加工厂“变身”精品鲜果或深加工产品,最终抵达千家万户——梅州柚的每一段“旅程”,都在为果农增添收益,为乡村注入活力。

  梅州是中国金柚之乡、中国蜜柚之乡,“梅县金柚”“大埔蜜柚”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据统计,大埔蜜柚今年产量预计突破35万吨。100个广东特色产业,今天我们走进大埔县的柚林与加工车间,探寻这颗“黄金果”背后的振兴“密码”。

  在大埔高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果农们正穿梭林间,采摘成熟的蜜柚。一颗颗饱满的蜜柚被装入吊运袋,金黄的果皮在阳光下泛着光泽。轻轻剥开,晶莹剔透的果肉呼之欲出,咬上一口,清甜汁水瞬间溢满唇齿。

  “好山好水出好柚。”大埔高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奕棋随手托起一颗蜜柚,向记者介绍,“我们这的土壤富含硒元素,种植过程中主要施有机肥,再加上精细管护,种出的柚子品质很高的。”

  今年丰收季,基地里还多了一位高效的“新帮手”——农用无人机。

  “你们看!”顺着刘奕棋手指的方向,一架无人机正从运输车那端飞来。“无人机运输比人工快得多,一架能顶十个人工。”他笑着说,“现在采摘工人不好找,无人机一次能吊运150斤,相当于人工挑两趟的量,成本却没有增加。”

  满载蜜柚的货车,沿着乡村公路驶向位于大埔县三河镇的梅州万川千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精加工基地。

  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蜜柚经过清洗、烘干,被送上光电分选机,依据大小、糖度进行精准分级。工人们紧随流水线,麻利地打包、装箱,一派繁忙景象。

  “柚子从基地到消费者手中,要闯好几道‘关’。”梅州万川千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丘牡香拿起一个包装精美的蜜柚介绍,“采收回厂后,先清洗烘干,剔除小果次果,再上分选航道按客户需求分级,最后打包发货。”

  一旁的打印机正不断地“吐”出订单。丘牡香越说越兴奋:“今年销量特别好,目前已经卖了300多万斤。最高峰时,一天就能发出20万斤。”

  销路为何如此畅通?她笑着亮出手机:“我们渠道多元,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线下代理齐发力。我平时也拍短视频带货,视频一发布,订单就涌来,忙得不可开交。大家都爱我们梅州蜜柚这一口清甜。”

  柚子月饼、柚子茶、竹盐柚条、柚子润喉糖……走进大埔县通美实业有限公司的展厅,琳琅满目的柚类加工产品摆满货架,彻底打破了“只有秋天才能吃柚”的时空限制。

  “这款产品的主要原料,就来自梅州蜜柚的果皮纤维与果肉。”大埔县通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赖展旋将一块柚子茶点递给记者品尝,“深加工不仅延伸了产业链,也解决了鲜果保存期短的难题,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深受消费者喜爱。”

  从一树花香到满山金果,梅州柚不仅孕育出超65亿元的甜蜜产业,更连起了果农的“钱袋子”、乡村的“幸福路”。这颗金色蜜果,是岭南大地的深情馈赠,更是苏区振兴的强韧脉搏——向山而兴的梅州,正以“柚”为笔,在青山翠岭间谱写乡村振兴的灿烂篇章。

  出品:南方日报经济新闻部乡村振兴工作室

  策划:陈枫 王海军 陈戈

  统筹:彭琳 张盛良 李细华 张西陆

  出镜:陈薇

  采写:陈薇

  脚本:魏丽文

  编导/拍摄:杨斐君

  剪辑:陈锴进 

  设计:潘洁 谭唯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于艳彬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