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大湾区将打造AI标准策源地

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组在穗启动

2025-09-09 07:50 来源:南方日报

  “人工智能+”将有湾区标准。9月8日,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组启动仪式(下称“工作组”)在广州举行。未来工作组将通过标准化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重点打造港澳协同、国际联通的AI标准策源地。

  为什么是大湾区?

  从技术到实践均有完整链条

  在人工智能加速变革的浪潮中,统一、先进、可落地的标准体系,将成为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协同、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关键力量。

  今年以来,全球科技企业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发展,产业规模增速进入快车道。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5年最新报告,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890亿美元飙升至2033年的4.8万亿美元,10年内将增长25倍。根据赛迪顾问的预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未来10年将呈现显著增长趋势。预计从2025年到2035年,产业规模将从3985亿元增长至172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6%。

  伴随着产业的迅猛发展,全球对人工智能统一规范与协同合作的需求日益迫切。

  当前,各国在标准化战略上各有侧重。美国进一步强化轻监管、促发展的战略,优先聚焦安全与治理层面的标准化;欧盟则着眼于技术创新竞争力,正考虑“松绑”AI监管,加快对AI领域的投资布局;中国则强调产业安全与发展并重,积极抢抓国际话语权。

  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重点领域人工智能标准研制,推进跨行业、跨领域、国际化标准联动。

  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董建看来,全球AI标准化正面临四大挑战:一是范围大,对伦理、安全的标准需求迫切;二是链条长,涉及软硬件、数据模型算法、行业应用等多方面;三是迭代快,大模型、智算中心、智能体等不断涌现;四是应用广,涵盖科学、医疗、汽车等领域。

  比如,智能终端产业虽快速发展,但缺乏统一的智能化分级标准,导致供给端竞争无序、消费端难以辨别产品智能化水平;具身智能产业链则面临技术标准缺失、互操作性差、市场准入难、公众接受度低、成本高等问题;此外,亟须围绕人工智能示范应用、行业基础试点和训练场等,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落地“样板间”。

  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组正式启动。“选择在粤港澳大湾区成立工作组,目的是充分发挥大湾区产业、区位、创新三大优势,通过标准化手段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湾区产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组组长武海云说。

  比如,在产业集聚方面,大湾区既有“AI芯片研发、大模型训练”的技术供给,又有“智慧港口、跨境交通、智能制造”的丰富应用场景,为发挥标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通发展提供了从技术到实践的完整链条,有效避免资源碎片化。

  在区位开放方面,大湾区凭借港澳与国际规则衔接的便利条件,有利于开展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标准的交流与对接,推动构建开放协同、互联互通的标准化体系,助力AI技术更高效地服务跨境产业生态。

  在创新协同方面,近年来大湾区持续推进数字政府、智慧湾区建设,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企业、高校、政府之间的协作机制,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天然土壤”。

  “一方面,有助于工作组快速整合各方资源,确保标准符合政策导向,贴合产业需求,适当超前布局。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技术成果快速转化,通过标准进一步完善‘需求导向—场景牵引—标准制定—推广应用’赋能产业发展的机制。”武海云说。

  如何打造AI标准策源地?

  把产业优势转化为标准话语权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工作组又瞄准了哪些目标?

  “我们的短期和中期目标,是加快AI技术成果向标准高效转化和构建湾区AI标准应用生态。”武海云说,长期目标则是重点打造港澳协同、国际联通的AI标准策源地。

  那么,AI标准化将如何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我们要将大湾区在具身智能、AI终端等方面的产业优势转化为标准话语权。”武海云说,工作组将聚焦关键共性标准和湾区特色场景标准,构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同时,收集企业在标准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动态优化标准内容,持续赋能产业发展。

  在技术应用方面,工作组将通过标准推动AI技术规模化、商业化,组织AI领域相关的产学研用机构联合研制场景应用验证标准;依托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AI中试服务平台,为产业化应用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技术服务。

  当天,多个标准化项目同步签约。光大银行广州分行、领信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与广州赛西标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我们将推动银行内部信用评价体系与人工智能标准评价体系深度融合,构建更加科学、全面的企业综合评估模型。”光大银行广州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何芬表示,双方将共同推出面向人工智能企业的专属金融产品,提升授信精准度,增强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和获得感。

  AI出海,不仅意味着中国AI技术和产品走向世界,更意味着中国标准的国际化输出。武海云介绍,依托大湾区的国际优势,工作组将遴选AI技术落地成熟、效果显著的典型场景,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湾区案例”。携手港澳相关机构,共同研制高水平的“湾区标准”,通过标准推动技术解决方案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输出,使大湾区成为中国标准国际化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窗口。

  “人工智能正深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它能协助各行各业提升效率,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湾区国际产业发展促进会总干事林泽天说,香港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为技术研发和标准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谈及香港与内地产业应用的标准差异,林泽天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带来难得的“同步起跑”机遇:“目前各方都处于起步阶段,标准体系尚未定型,在话语权和经验积累上相对均衡。这正是大湾区发挥协同优势的关键时机,我们可以从香港的国际视野出发,提出更具前瞻性的标准建议,推动湾区标准与国际规则接轨。”

  标准不仅是技术规范,更是产业成熟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领信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震宇举例说,早在2000年左右,中国安防产业就率先推动全国联网标准的制定,实现了不同厂商之间的互联互通,不仅推动产业加速成熟,更助力中国安防企业走向全球市场。

  “因此,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也要积极地进行标准化,制定更多更高等级的标准。”张震宇认为,如果中国标准能成为国际通用标准,将极大增强我国科技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 许宁宁

编辑:陈榕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