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深圳举行。象征着光荣与梦想的火炬,随后将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城同步开启传递征程。

9点25分,深圳站火炬传递准时拉开帷幕。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薛其坤手持第一棒火炬出发。火炬传递路线从莲花山公园空中连廊启程,之后登上直升机进行空传,抵达前海石公园后,最终前往前海国际会议中心。


本次深圳站火炬传递共有50组火炬手参与,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构成了一幅多元立体的奋斗群像:既有薛其坤、颜宁、毛军发等在科研领域深耕不辍的院士专家,也有刘虹、于洋、巩立姣、雷声、李隼等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和教练员;既有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基层代表,也有数十年如一日投身公益事业的爱心代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称为“0号火炬手”的全球首款5G-A人形机器人“夸父”。这些火炬手既是特区发展的见证者、建设者与同行者,更是深圳经济特区45年辉煌征程的生动缩影和鲜活注脚。
山海连城:45公里路线浓缩特区改革足迹
十五运会火炬传递深圳站路线采用“三站联程・山海连城”的创新设计,全长45公里,其中陆路5公里、空路40公里,巧妙呼应深圳经济特区45周年的发展历程。

路线设计围绕“致敬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这一核心,突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主题,聚焦四大理念:致敬特区45周年历程的改革之路、展现特区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之路、书写粤港澳大湾区图景的融合之路、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路。
传递过程以“改革之路·勇”“开放之路·闯”“创新之路·融”三大主题层层展开:首段在莲花山公园进行陆路传递,致敬特区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第二段通过直升机飞越梅林山、深圳湾等标志性区域,纵览山海城港交融的独特景观,展现开放包容的城市气魄;第三段回归陆路,穿越前海合作区核心地带,彰显深港协同与湾区共融的发展愿景。全程串联起深圳多个重要地标,以奔跑与飞行结合的多维度传递方式,生动诠释深圳“闯、创、干”的时代精神,谱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壮丽篇章。
从莲花山到前海,45公里的传递路程浓缩了深圳经济特区45年的改革征程,既展现了深圳从“春天的故事”走向“湾区的未来”的沧桑巨变,也诠释了特区从“敢闯敢试”到“融合创新”的精神熔铸与传承。
科技燃动:“深圳智造”闪耀火炬传递现场
作为创新之城、未来之城,本次深圳站火炬传递充分融入科技元素,全面展现深圳科技“硬实力”,其中“0号火炬手”——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的亮相,无疑成为整场活动的焦点。

“夸父”是全球首款5G-A人形机器人,作为“深圳智造”的杰出代表,它在火炬传递中展示了多项领先技术:一是搭载全新运动控制算法,显著提升抗扰性及复杂地形适应性,使其能步伐稳健、动作自然地完成拟人奔跑;二是依托中国移动的5G-A网络,可实现远程精准控制,无需技术人员现场陪跑。


除了“夸父”,火炬传递沿途还设置了机器狗、无人船等科技互动场景,集中展示深圳前沿科技应用成果,让现场观众近距离感受“科技深圳”的独特魅力与蓬勃活力。

创新是深圳的城市基因,更是这座城市奔跑不息的源源动力。从“夸父”机器人到各类前沿科技成果,深圳始终以创新为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奔向更高更远的未来。
文字:南方+记者 郭悦
摄影:南方+记者 姚志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