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广州,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提速,一片片承载乡愁的“故土老家”正蝶变为宜居宜业的“梦想新园”。
作为广州城市更新四大重点片区之一,罗冲围城中村改造项目因地制宜探索城中村改造新路径。从“城中村”到“新家园”,我们一起走进白云区松洲街,了解超大城市更新路径的新实践、新探索。
从“农田鱼塘”到“城中村”
螺涌村盼再腾飞
螺涌村坐落于珠江与增步河交汇的半岛之上,广州西部重要门户“罗冲围”便因它得名。村内枝繁叶茂的百年古榕,默默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潮,这座临水而居的村庄在1983年增埗桥通车后,真正与广州城区连为一体。陆路贯通,商贸随之兴旺,农田鱼塘渐次让位于厂房仓库,螺涌村迎来了经济腾飞的辉煌时期。“如果不是当年敢为人先、抓住机遇,怎会有今天的局面?”螺涌联社党委书记原志毅感慨道。
工厂与村屋租赁为螺涌村带来了数十年的发展红利,但高密度人口也伴随着噪音、污染与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原志毅意识到,螺涌村再次站到了命运转折点:“我们这一代,面临新的发展瓶颈。在城市化大潮中,不主动求变,就注定被时代淘汰。”
政策引领+资金保障
城市更新按下快进键
转机在2023年降临,罗冲围片区被纳入广州市城市更新四大重点片区。2024年,片区内的松南、松北、螺涌等村改造纳入国家城中村项目清单,改造进程按下快进键。
作为带头人,原志毅率先签署同意书,发挥“头雁效应”。为消除村民对安置房“烂尾”的顾虑,他分批组织村民亲临施工现场,实地“监工”,亲眼见证家园的蜕变。村民原亮清满怀期待:“这次改造和过去模式不一样,有政府为我们兜底,心里踏实。最好的地段留给了村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还有学校配套。真希望早点入住!”
先拆心墙,再拆围墙。村民们的“定心丸”吃下了,改造意愿空前高涨。松洲街党工委副书记曹阳介绍,“我们的意愿征询同意率位居全市第一,其中螺涌村更是高达99.35%。”
罗冲围的“加速度”,为广州新一轮城中村改造踩下了第一脚“油门”。目前,罗冲围片区已创下广州全市多项“第一”,包括在全市新模式城中村改造项目中首次成立市区国企合作公司。广州城市更新集团总经理吴家友表示,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达到了“1+1+1>3”的聚合效应。此外,项目还成功引入多种政策性金融工具,全国首笔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已于2024年1月落地。
以产兴城,以城聚人。罗冲围片区内拥有全国交易量最大的摩托车配件专业批发市场集群,在城中村改造启动前,街道已前瞻性布局产城融合,仅用3个月便完成了三家摩配城的整体搬迁,近800家优质商户与企业实现平稳过渡、原地安置。
未来,片区将以已落地的华为广州研发中心为核心引擎,着力打造数字产业经济带,规划建设聚焦智能出行领域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罗冲围片区也有了一个面向未来的新名字——“广州湾区新岸”。
立法护航+人民城市
广州探索绘就美好蓝图
罗冲围的破茧蝶变,见证着广州在城市更新道路上的全新探索。广州全市共有272条城中村,因人口密度极高、产业型城中村占比大,导致改造成本高、实施难度大。面对挑战,广州于2024年在全国率先出台首部城中村改造地方性法规——《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为这项系统工程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石。
与此同时,广州坚定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经济师丁利强调:“从设计环节开始,我们就与村民充分沟通,让他们清晰看到未来的美好蓝图。”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广州城中村改造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一年。目前,广州正加速推进新中轴线(海珠)、广州火车站、罗冲围片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四个市级重点片区改造。
从“城中村”到“新家园”,广州正在为中国城市的更新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