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以“绣花功夫”延续城市文脉!潮州探索文旅融合激发古城新生

2025-11-07 08:10 来源:南方日报

  周末的潮州古城,比往常多了一抹绚丽的夜色——自今年国庆起,广济桥重修后首次开放夜游,并“捧上”品工夫茶、非遗展演等“大餐”,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尝鲜”。灯影浮江的广济桥辉映着热闹古城,交织出一幅烟火气十足的夜经济图景。

  潮州古城已有2000多年历史,至今仍完好保留“外曲内方、四横三纵”的街巷格局,仍有5.8万名原住居民生活在其中。古城虽老,却有着活力满满的“年轻态”——在这里,古建老宅不是闲置的老古董,而是聚集着年轻人的咖啡屋、文创店;非遗不是博物馆的陈列品,而是可触可感的生活美学;陶瓷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新材料……

  守住根脉,拥抱新潮。这座“活着的古城”,正以“绣花功夫”延续城市文脉、以自主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展现出历史文化名城的匠心与智慧。

  让古城见人见物见生活

  “厉害了!在古代设备简陋的情况下,竟能架设这么巨大的石梁……”在广济桥上走完全程,从陕西西安远道而来的游客朱哲感叹道:“广济桥凝聚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精湛的建桥技术。更难得的是,它没有过度开发的痕迹。”

  广济桥有着“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的称号,是潮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随着潮州文旅市场升温,到访广济桥的游客越来越多。但当地没有迷失在文旅热潮中,而是清醒寻求“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广济桥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景区日常会做好巡查工作,节假日则通过限流措施保护古桥。“广济桥首先是文物,然后才是景区,如果没有保护作为前提,也就没有合理的旅游开发。”

  这正是潮州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映照。

  面对古城这一“实属难得、弥足珍贵”的宝藏,潮州始终秉承敬畏之心,担当“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的使命,下足“绣花功夫”、发动群众参与,探索小规模、渐进式的城市更新模式,让139处文物点和1000多处古民居重焕光彩。

  走进位于家伙巷23号的王宅咖啡馆,很快能注意到屋顶瓦片和屋檐横梁上的斑驳痕迹。主理人陈冰说,2024年租下这处清代老宅后,她们花了7个月进行修复改造。能保留的老物件,都尽量留了下来。“总有人说‘旧的不好看,换个新的多省事’。但我们想让来这里的人,能触摸到百多年前的感觉。”

  在潮州古城,越来越多古建老宅被修缮改造成民宿客栈、茶馆餐厅,成了游客感受古城人间烟火的落脚点。一个“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原生态“活着的古城”,鲜活呈现。

  在整体保护赓续文脉的同时,潮州探索文旅融合,激发古城新生:组建文旅投集团实施古城综合运营,接连举办古城花灯会、元宵烟火秀等文化盛宴,精心打造“府楼猴”城市文创IP……古城里,澎湃新潮正涌动。

  让非遗可观可感可参与

  一到假期,广济楼上的非遗展柜就会迎来不少游客。古老手艺的本原面貌和崭新呈现,在这座“非遗殿堂”里共生共融。“潮州非遗好精致!”跨越800多公里而来的游客彭堪隆,为眼前的展品赞叹。

  屹立于古城东门的广济楼是潮州文化地标。但它不只是地标,而是被精心设计为“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近年来,潮州以“做工夫”的匠心,深情呵护、精心传承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中华文化的瑰宝”——

  接连举办国际茶日、工夫茶大会,潮州工夫茶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重要部分晋级人类非遗;2024年,潮州茶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8.9%;成功入选“世界美食之都”后,潮州深挖美食文化内涵,推动潮州菜传承创新,使潮州美食更加声名远扬,打造现代食品产业集群的步伐也愈加坚实。

  这样的匠心,也闪耀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身上。

  近期,国家级非遗项目潮绣代表性传承人康惠芳刚把绣品《孔雀》送赴沙特阿拉伯参展。即便年过八旬,她仍“闲不下来”,不仅培养出一批批绣娘,还跨界与汽车、箱包品牌合作,为传统潮绣创造更多可能。

  仍与古老手艺厮守的,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金子松。在他手里,传统的潮雕代表作鱼虾蟹篓不仅可以是卧式的摆件,还可以是扁体挂件。他总说:“只要肯动脑筋,这项古老的技艺经得住时代的浪潮。”

  非遗保护传承的主角,还有潮州本地年轻人。“90后”张哲翰在接手母亲祝书琴开设的潮绣名店后着手开发文创产品,与设计师合作推出绣扇、抽纱包、潮绣摆件、潮绣手提包等产品,让趣味产品、生活用品成为人们认识潮州非遗的窗口。他憧憬着,继续深化“非遗+文创”这一实验,让老手艺在新时代可持续传承。

  如今,潮州正着力打造非遗生活之城,推动非遗项目走进街区景点、融入游客接待全流程。通过“可观、可感、可参与”的沉浸式非遗体验场景,让游客在行走中感受潮州文化的匠心韵味。

  在牌坊街,潮瓷、木雕、潮绣等非遗展馆林立,大师手作令人目不暇接。府城英歌舞体验馆内锣鼓声和呐喊声不停,游客落座品茶,近距离感受英歌舞的磅礴气势,还能上台体验、换装拍照。

  “英歌舞力量感好强,我早就想来现场看了。”潮州非遗之行让天津游客郝长鸿很满足,他还带回了一件英歌舞造型的大吴泥塑作品,学会了哼几句潮剧。他说,此行时间太短,下次还要再来。

  让产业广纳人才频创新

  保护传承非遗的工匠精神和革新精神,还体现在潮州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的实践上。

  在潮州三环集团大门,展厅旁8台深蓝色的50kW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以下简称“SOFC”)发电单元赫然列阵,宛如一排静默的“能量魔方”,展示着三环集团在陶瓷新材料方面的制造实力。

  这些充满科技感的装置有何魔力?三环集团深圳研究院院长陈烁烁介绍,这些“魔方”可以看作一座座小型发电站,采用的SOFC是一种高效、清洁的发电技术,能够利用电化学反应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近年来,三环集团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广纳人才、坚持创新,在高端电子元器件产品和新能源方面均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业务涵盖通信、电子、新能源、半导体、移动智能终端等领域,连续多年位列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前十,是全国领先的电子元件、先进材料生产商。而这正得益于企业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要求。

  目前,三环集团已成功打通从单电池、电堆到发电系统的全技术链条,多项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今年年初,三环集团和深圳市燃气集团共同建设的光明区人民医院300kW SOFC项目正式投产,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商业应用的大功率SOFC项目,也是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重大装备首台套”产品的推广应用。

  “我们将继续做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和落地工作,为国家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作贡献。”陈烁烁说。

  南方日报记者 杨可 刘梓薇 黄品 苏仕日

编辑:陈榕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