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许宁宁 昌道励)10月24日,“粤食越好 粤品世界”之生物制造赋能食品产业应用场景“焕新”和产销对接活动在广州举办。记者在会上获悉,《广东省推动生物制造赋能制造业的若干措施》将于近期印发,将提出六大方面共24条具体举措,涵盖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拓展应用场景等核心内容。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庄乐从透露,其中,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将提出建立生物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支持企业和机构主导制定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推动生物制造产品质量体系与国际接轨。
在成果转化方面,庄乐从透露,将支持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与重点园区共建成果转化基地,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加强技术项目以及资本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落地应用。在产业生态方面,将强化金融、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优质发展环境。
从生物制造赋能制造业的领域来看,食品产业是最贴近民生、最具创新潜力的产业方向之一。
“生物制造正展现出深远的战略价值。”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项目技术经理刘巧利分享,从资源重构角度看,它以二氧化碳、工业废气、非粮生物质等为原料,为保障国家民生安全与蛋白质自主供应开辟出一条创新且具有革命意义的路径。
刘巧利举例,比如,微生物蛋白生产技术效率远超传统农业,达到植物的500倍、动物的1000倍。微生物能够利用二氧化碳及其他有机、无机碳源、氮源,合成葡萄糖、脂质、脂肪酸和淀粉等食品原料,这对推动食品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应对粮食危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看似是牛排、鸡排,其实这些都是微生物蛋白。”在产销与供需对接环节中,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蘑米事业部COO田灵芝拿起一盒“鸡排”解释,该公司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自主研发与生产新型微生物蛋白。该蛋白是一种全蛋白,含有人体所需全部氨基酸,并兼具膳食纤维,具有低脂肪、零胆固醇等特性。
“微生物蛋白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田灵芝介绍,在替代肉制品方向,可开发出肠、餐肉、牛排、鸡胸肉等系列产品;在主食应用方向,可制作包子、饺子等各类馅料。此外,该蛋白还可用于开发组织化质构产品,例如解决乳糖不耐受人群的饮奶需求,打造新型植物基奶制品。
会上,省食品行业协会还发布首批18个生物制造赋能食品产业应用场景“焕新”典型案例,集中展示了广东企业在生物制造赋能食品产业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应用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