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3条牛仔裤就有1条来自新塘!每天,无数条牛仔裤从广州增城的新塘国际牛仔服装纺织城出发,抵达几十公里之外的机场和码头,乘风出海,走向全球各地。在11月4日闭幕的第138届广交会上,不少牛仔裤工厂收获各式外贸订单,纷纷开启“赶订单”模式。
作为全国最大的牛仔服装生产基地,新塘的牛仔服装产业从未停下焕新升级的脚步,“世界牛仔看中国,中国牛仔看新塘”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不断提升。
传统产业是广东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中有6个属于传统产业范畴。汽车、石化、家电、轻工纺织、食品、钢铁、建材、机械等传统制造行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超七成。
11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对广东高质量发展提出殷切期望。广东牢记殷殷嘱托,始终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向上向强,激发传统产业新动能,催生传统产业新模式,为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基底。
发力智能化品牌化
在位于新塘的广州胜兴隆服装有限公司制衣车间里,一件件裁剪好的牛仔裤布料悬挂在空中,沿着设定好的路线依次经过数十个不同的岗位,有人缝口袋、有人缝腰线,工人按照分工完成各自的工序,共同完成一条牛仔裤的加工制作。
新塘镇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展牛仔服装产业,目前拥有牛仔纺织服装及配套企业4000多家,2023年集群产值超100亿元,是全国产业链最完整、年产量最大、产品系列最齐全的集群基地,被誉为“中国牛仔第一城”。
40多年来,牛仔服装产业在新塘蓬勃发展,上游的纺纱、中游的面辅料、下游的成衣制造和贸易等企业,形成完整成熟的牛仔裤制造产业链条,逐步成长为全国最大的牛仔裤服装生产基地,同时也是第一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广州市唯一的纺织服装外贸基地。
近年来,随着广东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中主动突围,牛仔服装企业不断探索创新升级、打造自有品牌、转向智能化生产。
走进广州胜兴隆服装有限公司,车间宽敞、干净明亮,国际专业服装缝纫设备、智能吊挂等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我们正在打造智能工厂,除了设备更新以外,目前还在开发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所有订单环节、生产时限等情况可视化,精确掌控牛仔服装产销全周期,预计明年初正式上线。”该企业负责人谌任辉说。
新塘镇聚焦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引导牛仔服装加工企业更新设备、引入智能系统,平均产能提高30%左右,并在创新设计、丰富品类的同时,优化工艺流程,提升“小单快返”的弹性制造供应能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实现产业规模和质量“双提升”。
近年来,新塘镇还打造了VIGOSS、增致等1000余个知名品牌。作为广东牛仔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VIGOSS(中国)广英服装有限公司瞄准欧美高端市场,大力培育自主品牌,年出口量最高超1000万条。VIGOSS(中国)广英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旭坚表示:“新塘牛仔裤已发展到了品牌输出的阶段,公司一条牛仔裤能卖两三百美元,甚至超过一些国际知名牛仔裤品牌。”
在第十四届中国广州(新塘)国际牛仔服装文化节上,新塘发布了牛仔品牌标识。“新塘牛仔有了属于自己的IP和标识。”新塘镇人大主席刘力良表示,接下来,新塘将持续注重品牌建设、集约发展、政府服务、人才培养,擦亮“新塘牛仔”品牌。
借力跨境电商“东风”
数据显示,增城区有八成牛仔服装企业从事出口业务。据黄埔海关统计,今年1月至10月,增城海关辖区企业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76.8亿元,同比增长43.2%,覆盖美国、俄罗斯、巴拿马等多个国际市场。
高达40%以上的增速,彰显着昔日的“广货传奇”在今天的国际舞台上依然风生水起。这背后,正是广东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道路上的不断探索实践。
广州东部中心正打造湾区纺织服装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推动纺织服装由传统制造向先进智造转型。“针对传统产业焕新发展需求,我们大力扶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联合地方政府部门调研摸底服装产业‘触电’现状,结合不同企业的运营和外贸模式,宣讲与其相适配的跨境电商海关监管政策,借鉴龙头电商平台数字赋能模式,搭建跨境电商龙头企业与牛仔服装加工企业对接平台,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增城海关副关长张晓燕说。目前,增城区内已有超过200家本土服装企业借力跨境电商“东风”转型出口。
新兴潮玩日益成为东莞玩具出口的新亮点,企业通过打造IP、创新设计、融合AI技术等方式,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广东顺联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技术领先的玩具生产企业,在智能电子塑胶玩具、文化创意玩具等领域深耕多年,企业关务负责人周应均介绍:“我们企业成立之初是以代加工为主,近年来我们打造自主品牌‘思成’并融入动漫文化,再加上质量、外观与功能等方面的优势,产品在北美、欧盟等国外市场很畅销,出口额稳步增长。今年我们的营业额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
家具同样是东莞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东莞现有家具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约350家,家具品牌超2000个,是中国乃至世界家具制造的重要基地,去年全年出口家具产品超过200亿元。东莞新雅美家具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开发、产销于一体的专业家具制造公司,产品包括木制品家具、软体沙发及灯具等。“我们不断提升环保标准,同时还拓展了跨境电商出口渠道,今年出口同比增长在10%以上。”该公司董事总经理郭俊介绍。
站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上,广东传统产业主动突围。搭载着粤式创新基因的广货,仍在持续全球“圈粉”。
老产业蹚出新路径
能在国际市场上卖出1000万条牛仔裤的背后,是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广东正紧握时代机遇,推动一批老产业蹚出新路径。
时至今日,传统产业仍然是广东经济稳定运行的底盘,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的故事更是说明,看似“旧”的传统产业,正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依托。广东因地制宜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上下功夫,重塑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广东省传统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例如精制食用植物油、饮料等产量均为全国第一;家电产业规模持续位居全国第一;2025年1月至6月汽车产量131.34万辆,居全国第二;原油年加工量超8000万吨。食品饮料、家电、汽车、石化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广东累计推动超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88.2%、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91.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8.6%。同时,广东率先出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措施,并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技术改造、数字赋能、设备更新,则是广东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基业长青的秘诀所在。
技改脚步不断加速。1月至10月,广东工业投资占比达37.8%,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36.1%,比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
广东印发实施了新形势下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此后又连续发布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文件,推动消费品工业数字化转型。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广东积极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以“链式改造”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广阔场景。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加速创新以及新型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扩大、使用成本降低,越来越多前沿技术广泛渗透到纺织、服装、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并与之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业务模式等全面改造,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近年来,广东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两手抓”,“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不断突破。无论是像牛仔服装、家具这样的传统产业,还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都正在广东这片制造业热土上焕新生长。
广东传统产业,未来可期。
南方日报记者 刘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