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的魅力,不止于比分和奖牌。2025年WTT中国大满贯的赛场上,有告别与拥抱,也有尊重与坚持。几个平凡又动人的瞬间,让人看见拼搏背后的温度与信念。
马特洛娃的告别时刻
在结束与石洵瑶的比赛后,捷克选手哈娜·马特洛娃正式告别国际赛场。尽管现场观众对这位选手并不熟悉,却依然给予她最热烈的掌声。不少球迷还在场外与她打招呼,送上祝福。
那一刻,掌声不仅属于一场比赛的结束,更是对一段职业生涯的致敬。
哈娜·马特洛娃(左)与现场观众互动。新华社供图
陈幸同与朱雨玲的惺惺相惜
女单1/4决赛,两度落后又两度追平的陈幸同在后程发力,以4比2淘汰中国澳门选手朱雨玲。最后一分落地,陈幸同与昔日师姐相拥而笑。“惺惺相惜吧。”陈幸同赛后解释道,“我和小朱姐平时就有一些交流,不仅是生活上的,也包括技术上的。当两个人都全力以赴打到最后,我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28岁的陈幸同与朱雨玲仅相差两岁,二人都曾师从李隼教练。这一刻的拥抱,既是尊重,也是传承。
陈幸同(右)与朱雨玲在赛后拥抱。新华社供图
莫雷加德不为胜利庆祝
男单比赛首轮,瑞典名将特鲁斯·莫雷加德对阵中国台北小将高承睿。当他以2比1领先时,高承睿因腿部拉伤被迫申请医疗暂停。尽管比赛节奏被打断,莫雷加德没有焦躁,更没有趁机与教练商讨战术,而是始终注视着对手,追着裁判询问高承睿的伤情。
简单治疗过后,高承睿重返赛场,莫雷加德的扣杀明显收力。最终,他以3比1取胜,却没有做出标志性庆祝动作,而是主动走向对手,握手、安慰。“这是一场艰难的比赛,”他赛后说,“看到高承睿受伤,我真的很难过,希望他能早日康复。”
胜负之外,体育的温度在这一刻流动。
特鲁斯·莫雷加德(右)与高承睿在赛后致意。新华社供图
王艺迪的“事不过三”
女单1/8决赛中,5号种子王艺迪以3比0完胜日本削球名将、11号种子桥本帆乃香,职业生涯首次在国际赛场击败对方,也兑现了赛前“事不过三”的誓言。
赛后,当她走向混采区最后一格时,现场记者们自发地为她鼓掌。那一刻的掌声,是对坚持的肯定,也是对突破的祝贺。
王艺迪在比赛中。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潘之望 摄
王楚钦的极限坚持
身兼三项的王楚钦,在首个一天三战的比赛日结束后坦言:“相比从前,现在身兼三项的确更疲惫了。”
尽管体能消耗巨大,他依然在男单决赛中全力以赴,对阵法国选手费利克斯·勒布伦时,王楚钦爆发出惊人能量,以4比0干净利落地夺冠,收获个人在本届大满贯赛场上的第三项冠军。
比赛结束后,王楚钦因拼尽全力出现低血糖反应。疲惫与汗水背后,是年轻冠军对极限的挑战与对胜利的执着。
王楚钦赛后庆祝胜利。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刘平 摄
孙颖莎祝贺王曼昱夺冠
女单赛场上,孙颖莎与王曼昱的每一次对决,始终是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她们在一次次交锋中相互激励、共同成长。
在本次比赛的女单决赛颁奖现场,获得亚军的孙颖莎主动伸出手,向冠军王曼昱送上祝贺。那一幕,映照出中国女乒并肩奋进的力量。
孙颖莎主动伸手向王曼昱表示祝贺。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刘平 摄
全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
国庆节当天,比赛开始前,全场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那一刻,赛场成为一片红色的海洋,歌声回荡良久。
从马特洛娃的告别到王楚钦的极限坚持,从赛场上的惺惺相惜到看台上的共同歌声,这些瞬间让我们明白,体育的意义从不止于胜负。它关乎尊重、传承、拼搏,也关乎人心与信念。
这,就是竞技体育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