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是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残特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8月29日,残特奥会组委会举行“奋进100天 湾区共逐梦”新闻发布会(直播回顾)。会上,残特奥会组委会副秘书长、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广东省残联理事长陈学军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本届残特奥会筹备和举办对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意义。
一是深化三地融合发展。“这里指的是残疾人事业。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事实上也是粤港澳三地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体育交流的40多年。”陈学军表示,粤港澳三地联合办赛,推动粤港澳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体育交流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随着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三地残疾人事业加速融合,如深圳大学连续三届举办残障事业协同发展交流会,奠定了深化合作的基础。广东将以本次一起办会为纽带,和香港、澳门一起构建起三地残疾人交流的平台,推动三地在残疾人事业、文体融合、城市治理、无障碍环境等领域深度联动。
二是城市发展提质。以赛事为抓手,把赛事的需求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能,如广州首次提出全民全龄友好的“零障赛区”理念,改造升级场馆和城市无障碍环境,打造无障碍标杆城市;深圳去年完成152项城市品质提升工程,今年再推进80项重点项目,启动了赛事场馆周边277个重点点位的无障碍专项整治,申报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珠海、佛山等承办城市同步推进城市配套工程,让赛事筹备过程成为城市文明程度提升的生动实践,真正实现“办好一场赛,提升一座城”。
三是科技转化提速。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优势,残特奥会正成为科技助残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活场景的“加速引擎”,推动技术突破与民生需求深度对接。赛事期间,一批前沿科技产品将集中投入使用,借助赛事形成“技术展示—场景测试—市场转化”的闭环,更多科技成果正突破应用瓶颈,从赛场走向社区、家庭,让残疾人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生活变革。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