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赛事重塑湾区时空版图——来自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报道

2025-11-16 14:37 来源:经济日报

  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上,两场“无感通关”的跨境赛事,向世界展示了粤港澳深度融合造就的“极速大湾区”。在全运会自行车(公路)赛男子个人赛231.8公里的赛道上,运动员半日之内穿梭粤港澳三地,在港珠澳大桥上骑行2遍,6次无间断通过三地口岸,全程享受不踩刹车的通关体验。同样,在马拉松赛事中,运动员凭借“人脸识别+手环定位”,一气呵成跑过深圳湾大桥,流畅地完成了深港跨境赛程。

  “选手车轮走过的每一寸路面,都记载着三地协同发展的印记。”十五运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广东赛区执委会副主任黄明忠说。这场由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见证的不只是速度与激情,更是一个世界级湾区时空版图的重塑。

  持续扩大机制体制衔接

  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长虹卧波,化身赛场。自2018年通车以来,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车程大大缩短,旅客经“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道,30秒内即可完成通关。但在风驰电掣的跨境赛事中,人、车、物通关如何“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无疑是对通关效率的极致考验。

  为此,三地在竞赛组织、观赛服务与后勤保障上紧密协作,推动多环节通关效率的突破:代表团可“团进团出”随到随走;持票观众经“绿色通道”一证通关;赛事首创的“三牌”救护车实现跨境医疗无缝护航……十五运会推动粤港澳持续扩大规则机制衔接,从“同观一场赛”稳步迈向“共享一个家”。

  机制衔接,人员往来更便利。十五运会前夕,“湾区通”主题全国交通一卡通正式发布,作为十五运会官方特许纪念卡,它不仅支持在粤港澳三地无缝刷卡乘车,实现“一卡畅行粤港澳”,还可在全国其他330座城市使用,解决跨区域观赛和参赛的交通支付难题。

  各城市也竞相推出便利化举措。香港首次为访港旅客开通全程容貌识别通关,全程仅需约7秒,无需实体证件。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入境事务主任霍泳仪介绍,为服务赛事人员往来,香港在4个指定出入境口岸即香港国际机场、高铁西九龙站、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和深圳湾口岸,设立16条专用通道,相关人员可刷脸“丝滑”过关。与此同时,自11月5日起,深圳皇岗、福田口岸以及珠海横琴口岸也实现刷脸智能通关,让大批跨境旅客体验科技赋能下的高效出行。

  政策升级,车辆往来更畅通。本届全运会,粤港澳三地承办的竞赛项目精彩纷呈,“粤车南下”实施与“港车北上”升级,让三地居民能够“一脚油门畅行粤港澳”。

  10月31日,备受关注的“粤车南下”香港政策公布,首批广州、珠海、江门、中山4个城市的居民可便捷自驾赴香港。“海关备案手续全程实现无纸化,让数据多跑路、让车主少跑腿,非常便捷。”拱北海关所属闸口海关车辆管理科科长赵仕惠说。“港车北上”政策近日也进一步优化,获准车辆无需申请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预计惠及超过10万辆符合资格车辆。

  为配合“粤车南下”等政策,香港国际机场完善了与大湾区城市间的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设施,建造香港首个24小时全自动化转机停车场,设有1800个自动化停车位,并已在大湾区布局32个城市候机楼,方便湾区居民自驾前往机场。香港机场管理局行政总裁张李佳蕙介绍,全自动化的转机停车场是香港机场继跨境中转快船及巴士服务之后,另一个便利大湾区旅客的多式联运服务。未来,旅客在广州南站等高铁站也可自助值机,实现“高铁+航空”无缝衔接出行。

  立体交通激发聚合效应

  广东近日推出23条“全运+”城市主题旅游线路和系列“赛事+景区”套餐,“跟着全运游广东”在大湾区掀起一波热潮。清晨从广州赴香港品尝牛杂、观看击剑比赛;下午奔赴澳门打卡“大三巴”牌坊、观赏乒乓球赛……高铁飞驰、跨海通道密布,交通“硬连通”的持续推进,正使大湾区愈加如同一城,催生“为一场赛,赴一座城”的消费新潮流。

  今年以来,为迎接十五运会盛事,大湾区立体化交通网络全面加速升级。广深城际铁路时速从160公里提升至200公里、广深港高铁优化“公交化”运营服务,“城际+高铁”串珠成链、紧密衔接,让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从蓝图走入现实,为全运会宾客提供极致便捷体验。

  广深港高铁广九客运段的“95后”列车长吴越,连日来都在以“服务员+运动员”的双重身份逐梦全运会。飞驰的列车上,她与乘务组护送广东省羽毛球、自行车等代表队健儿出征,转身又在羽毛球(群众组)赛场上激情拼搏。“此次以火车头体育协会运动员的身份参与全运会,让我对高铁服务的专业素养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吴越感慨。

  七载飞驰气象新。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开通,香港首次连入国家高铁网络;如今,跨境客流已超1亿人次,日均开行跨境列车增至190列,最短发车间隔压缩至5分钟,真正实现“公交化”运营。

  高铁连通的不仅是城市,更是机遇与未来、梦想与家园。香港西九龙站至福田站最快14分钟、至深圳北站最快17分钟的“分钟级”通达,让双城生活、跨城办公成为日常图景。越来越多港澳青年借助高铁,融入大湾区创业就业的热潮;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等合作平台也通过高铁高效对接港澳人才、技术与资本,构建起高效协同的创新工作圈。

  全运会也激发了跨江跨海出行需求。今年前10个月,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5条跨江跨海通道车流总量达1.37亿车次。其中,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在10月7日车流量同比增幅分别达55.97%、27.03%。

  赛事前夕,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开放观光,“超级工程”变身网红打卡地。这座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吸引众多游客踏上这一跨海工程景观,远眺大桥横跨伶仃洋的雄姿,近距离感受其硬核科技实力。

  深圳与中山之间的车程从2个小时缩短到30分钟,物流成本降低20%,推动两地迈向“同城化”:营商趋同,“深中通办”事项增至700多项;产业共链,“深圳大脑”不断赋能“中山制造”。“深中通道的开通促进了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凭借‘黄金十字路口’的战略区位,中山将成为全球资本、技术、人才竞相奔赴的价值高地。”中国侨联常委、广东省高等国际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叶紫莹说。

  超级场景赋能城市升级

  “原来科幻片里的场景,在广州已经触手可及!”在广州组织的“探秘全运黑科技”公众开放日活动中,一群科技爱好者体验了广汽集团的飞行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后,难掩兴奋之情。

  在广州、深圳、东莞等湾区城市,未来产业正加速落地。全运会作为一个汇聚顶尖需求的“超级场景”,成为前沿技术从赛场走向城市的绝佳试验场。

  十五运会期间,广汽投入的飞行汽车,让湾区居民畅想“打飞的”上班和城市间旅游的场景。记者从广汽集团低空科技品牌广汽高域了解到,这一未来出行场景已经有了时间表。广汽高域公关总监李淑韩介绍,满足20公里内短途出行的多旋翼飞行汽车已进入适航审定,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量产;而瞄准大湾区200公里城市间出行的复合翼飞行汽车已完成超200架次飞行,正朝着2027年在2座至3座城市推出示范运行方案的目标迈进,全力构建“大湾区40分钟生活圈”。“此次亮相全运会的飞行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技术,均经过赛事场景的严苛验证。目前我们已参与南沙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建设,推动自动驾驶、低空出行等技术从‘赛事应用’向‘城市服务’转化,助力广州打造未来出行全球示范。”广汽集团品牌公关部负责人陈艳梅说。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亮相全运会的一系列技术不仅是服务赛事,更是广州布局智能无人系统、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的长远考量。在智能无人系统领域,广州将依托亿航智能、文远知行、广汽埃安等企业构筑的先发优势,面向未来出行、无人工厂等场景,加快南沙、番禺及海心沙等区域开展未来出行场景落地,打造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

  一场体育盛会,为观察城市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窗口。正如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张小华的感言:“全运体验让我深信,科技正深刻改变城市生活。我为湾区品牌与科技自豪,对这片热土的未来充满信心。”

编辑:朱文婷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