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李鹏程)以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为引领,开展全市未来产业规划布局,《广州市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近日印发。
根据《实施意见》,广州将精准培育智能无人系统、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深海深空等六大未来产业,推动六大未来产业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落地的全链条发展。同时,建立未来产业“6+X”发展监测机制,动态调整并持续优化未来产业体系。
拟建成百个首试首用应用场景
从未来产业的发展目标看,到2029年,广州拟建成5个以上未来产业先导区,10个未来产业高能级创新平台,5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100个首试首用应用场景,培育1000家未来产业引领型企业,形成万家未来产业新星企业融通发展的态势。
到2035年,广州未来产业全过程创新链基本完善,形成一批引领科技前沿的标杆性产品和服务,打造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集群,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实现“科技强—企业强—产业强—城市强”的跃升,成为全球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和发展高地。
接下来,广州将研究出台未来产业先导区工作方案,围绕前沿交叉技术、颠覆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及其产业化,推动创新资源加速汇聚、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在全市打造若干个未来产业先导区。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鼓励创新资源丰富、新兴产业基础良好、体制机制健全、未来产业方向明确且区域相对集中的区开展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工作。
《实施意见》表明,广州将聚焦细分产业赛道,在园区建设、场景开放、企业引育、人才汇聚、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强市区联动,推动未来产业集聚发展。
组建百亿规模科技创新基金
为实现上述目标,《实施意见》提出了产业技术策源行动、基础设施支撑行动、成果转化加速行动、企业育成倍增行动、创新场景牵引行动、科技金融赋能行动、未来人才汇聚行动、交流合作协同行动8项主要任务。
具体举措中,广州将推动“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在穗落地,适度超前建设数智基础设施。支持广州数据交易所争创全国性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平台,赋能未来产业发展。
加快构建成果转化“广州模式”,探索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同时,加快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分中心。实施未来产业标准化领航计划,加强关键技术、基础材料、工艺装备等领域标准研究。
创新主体方面,广州将加强未来产业领域硬科技企业的梯度培育,实现产业规模倍数级增长。鼓励国有企业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将未来产业布局纳入企业年度创新考核。支持创新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的区域先行先试,打造若干未来产业集群,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广州还将大力发展耐心资本,组建百亿规模的科技创新基金,打造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基金群生态。探索“母基金+参股+直投”联动机制;优化风险补偿资金池运作效能,提升科技信贷风险容忍度;探索推动社保、保险等长期资金深度参与未来产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