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网信办决定自11月4日至12月20日开展“清朗·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集中整治6类突出问题,其中包括组织“人肉搜索”,故意泄露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个人隐私信息,诱导实施网络暴力等。
为了保持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有关体育竞技赛事的清朗网络舆论氛围,本轮网络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可谓来得相当及时、必要。已经毋庸讳言,随着娱乐圈某种“饭圈化”现象逐渐浸染体育界,每逢重大赛事就会有一股围绕运动员、教练员的腥风血雨在暗中酝酿,而针锋相对地加以集中整治成为社会治理的必需。
通知所列六类重点整治内容,就包括有组织“人肉搜索”,故意泄露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个人隐私信息,诱导实施网络暴力;实施拉踩引战、互撕谩骂等体育饭圈不良行为,影响运动员备战和赛事举办。
并不陌生的各种体育“饭圈化”行为,于社会而言毫无益处,给被动身陷其中的运动员、教练员带来身心伤害,也给运动员视为生命的运动本身带来更多恶劣影响。此前,南都、N视频曾推出系列调查,揭秘体育“饭圈化”乱象背后的产业链真相与治理之困。桩桩件件,揭出的都是身处其中的年轻人,那些近乎疯狂的言行,以及对运动员本身合法权利造成的伤害、侵夺。
体育“饭圈化”背后,是各种肆意“开盒”的灰色产业链,运动员个人隐私遭泄露,航班动态在各种粉丝群甚至社交平台被共享,线上的利益勾连之外,更有线下的粉丝接机、围追堵截,严重破坏公共场所社会秩序……触犯法律就要承担代价,没有任何余地可言。而在治理层面,网络平台对癫狂的“饭圈”粉丝流量缺乏警惕,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流量侵蚀,同样应当承担监管责任。
够了,体育“饭圈”不是什么热爱!
体育一旦“饭圈化”,就不可能有对运动员及其运动项目的真正呵护与支持,那些“饭圈”化的粉丝,只为满足自己小群体的疯狂目的,罔顾运动员的合法权益、体育运动的本来价值以及社会公共利益。而靠疯狂粉丝支撑起来的个人信息泄露产业链、利益链,最终必然面临被清剿、被铲除的命运。
真的喜欢一名运动员,就该尊重和维护他所从事的这项运动的竞技环境、发展空间,而不是相反。整治网上体育“饭圈”乱象,粉丝要自律,平台更要自觉,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配合监管部门合力斩断利益链条,为运动员全身心投入比赛、取得好成绩营造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