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排球弧线勾勒江门体育性格

2025-11-14 18:45 来源:江门日报

  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的江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美誉。这座有着百年排球传统的城市,正因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排球赛事的举办而闪耀赛场。

图片

第十五届全运会男排比赛正在江门台山举行。图片来源:十五运会网上新闻中心

  当十五运会的排球赛在这座“中国排球之乡”擂响战鼓,排球的弧线划过的,是江门100余年的侨乡排球记忆,更是这座城市最本真的体育性格与精神底色。

图片

20世纪30年代,台山籍排球运动员参加远东运动会合影。资料图片

  在江门台山的斗山镇浮石村,一座简朴的纪念馆记录着中国排球的民间起源。1919年,这个看似普通的岭南村落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排球组织——“华利磨学会”。

图片

近日,“侨见华利磨——台山排球的百年传奇”主题文化展览在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

  “华利磨”,这个带着浓厚台山方言特色的词汇,是英文“Volleyball”的音译。近百岁高龄的村民赵老先生回忆道:“我爷爷那辈人,在晒谷场上立两根竹竿,拉根麻绳,用布头扎成球就开始打了。”

  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江门视察时的那句“全国排球半台山”赞誉,不仅是对台山排球成绩的肯定,更是对这座侨乡小城体育精神的最高褒奖。

5f5ba77fbed8c80c6a31d10a643ec581_53764584_427ff66a-a576-45aa-8133-d5392a13ea40.png

  而今,排球的温度依然浸润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在我们这儿,排球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说这话的,是台城街道南塘社区排球队队长陈永坚。这位因意外失去左臂的“独臂大哥”,在排球场上找到了人生的支点。“我在这打了十几年球,认识这里的每一个人。排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如果说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指纹,那么江门的气质密码,就藏在排球运动的每一个细节里。

  排球的“协作”与侨乡的“共济”,在这座城市里达成了完美的契合。排球场上,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生存空间——每一次扣杀都需要一传的精准垫基、二传的巧妙调度;每一次防守都依赖六双眼睛的共同注视、六双手臂的相互补位。

图片

第十五届全运会男排比赛正在江门台山举行。图片来源:十五运会网上新闻中心

  这种深植于运动基因的协作精神,恰如江门侨乡百年来的生存智慧。从潭江边的古老渡口,到太平洋彼岸的异国街巷,江门人正是靠着“你拉我一把,我扶你一程”的相互扶持,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扎根生长。

  排球的“韧性”与侨乡的“坚韧”,更是在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中相互印证。排球比赛中最动人的,往往不是一锤定音的重扣,而是在劣势下的顽强防守,是看似无望的鱼跃救球。

  这种永不放弃的韧性,一直在江门人的血脉中流淌。从告别故土、远渡重洋的第一代华侨,到在异乡筚路蓝缕、开创事业的侨胞先辈,再到改革开放后敢为人先的江门企业家,无不是在逆境中寻找机遇,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

图片

开平碉楼。张志旺 摄

  排球的“包容”与侨乡的“开放”,同样在这片土地上相得益彰。排球运动从美洲到亚洲,从室内到沙滩,不断吸收着不同文化的养分,演变出丰富多彩的战术风格。

  这种包容性,正是江门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最鲜明的特质。漫步在江门的街头,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融合南北风味的饮食文化、兼收并蓄的艺术形式,无不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开放胸怀。

图片

江门开平赤坎华侨古镇以600多座中西合璧的骑楼群闻名。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排球的“扎实”与侨乡的“务实”,更是这座城市最可贵的精神底色。排球运动没有花哨的过人技巧,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要经过千锤百炼;没有投机取巧的捷径,每一分的获得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这种注重基础、求真务实的品格,正是江门人最引以为傲的城市气质。从“实业兴邦”的侨资企业,到精益求精的制造业传统;从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到稳扎稳打的经济发展,江门人始终相信“功不唐捐”的道理。

图片

江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图为新会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图源江门日报

  入夜,江门滨江新区的天沙河景观示范段和园山湖公园如同灵动的绿丝带,为这座城市系上绿色的领结。从台山九人排球的激情赛场,到新会小鸟天堂的生态美景,从开平碉楼的中西合璧,到蓬江启明里的古韵新姿,江门这座“中国侨都”正以它特有的方式,诠释着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排球精神。

图片

江门蓬江启明里。刘淑君 摄

图片

江门新会小鸟天堂。林宇先 摄

  当体育成为一座城市的生活底色,每个击球的瞬间、每次奋力的救球、每声跨越语言的喝彩,都化作了写给世界的铿锵诗篇。江门,这座有着百年排球传承的侨乡,正用排球向世界展现着“敢闯敢拼、自强不息”的体育性格和精神力量。

编辑:陈雨昀   责任编辑:卢绍聪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