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广东“三农”领域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劲倍增、信心满满

2025-11-10 08:00 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南福金柚种植基地金柚丰收。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近日,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南福金柚种植基地金柚丰收。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11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要加强科技应用,推动农文旅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全省“三农”领域的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做好“土特产”文章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当前,广东正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总书记深入柚园基地一线,讲话中饱含了对‘三农’工作的深厚情怀,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深受鼓舞、信心倍增、干劲十足。”梅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伟纯说,梅州柚是梅州联结农户最广、带动农民增收最直接的农业主导产业,柚果产业发展得好,百姓的生活更有奔头。接下来,梅州将精耕细作“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提升“梅字号”农业品牌影响力,积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致力于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奋力开创山区农业强市建设新局面。

  梅州柚品质做优、品牌做大的实践正是“百千万工程”的生动注解。梅州是全省最大的柚果产区,2024年柚果种植面积64.95万亩,约占广东的90%、全国的1/5,带动10余万柚农家庭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在梅州市珍宝金柚实业有限公司的金柚加工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正将一颗颗柚子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们要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柚果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公司副总经理张伟斯说,精深加工解决了金柚残次果浪费问题,实现农户小果、成果二次增收。接下来,公司计划增资扩产,带动更多柚农增收,助力金柚走向全球市场。

  在茂名化州市,素有“南方人参”美誉的化橘红已成当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目前,化州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达13.26万亩,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15亿元,带动从业者约35万人。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让我对发展品牌农业更有信心,更坚定了扎根乡土、做强产业的决心。”全国人大代表、茂名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廖志略表示,接下来要加强科技研发做好精深加工,让化橘红从家乡的“土特产”真正升级为闪亮的“世界名片”。

  翠竹摇曳,诉说着肇庆市广宁县的绿色富民故事。广宁县笋丰食品加工厂打造以竹笋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工厂与镇里农户6000亩竹林签订竹笋收购协议,每亩可为其带来约3000元收入。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了我们很大鼓励,进一步提高附加值才是传统竹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发力方向。”该厂厂长陈英华说,将继续开发笋面、笋米粉等新品,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与竹乡人民共享竹子带来的馈赠。

  农文旅融合发展

  持续激发乡村活力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广东将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推动乡村价值实现、促进乡村产业融合、激活乡村消费市场的重要举措。

  “有了多元产业力量的注入,相信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推动农文旅融合的殷殷嘱托让惠州市博罗县长宁镇徐田村党总支书记徐广权兴奋不已。

  近年来,徐田村牢牢抓住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规划建设契机,积极探索整村运营模式,农文旅产业发展有声有色,每到周末游人如织。同时,当地创新推出以租金、薪金、货金、股金、创金等“五金”为核心的共富模式,拓宽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渠道,预计带动农户年均增收超2.4万元,2024年徐田村集体经济收入跃升至121万元。“如今,村民已从乡村振兴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和受益者,真正成为乡村共建共享共富的主角。”徐广权说。

  冬日暖阳,眼下的河源市龙川县四都镇,乡村游热力不减,农文旅消费活力递增,老百姓增收致富又多了新途径。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对农文旅事业有了更多底气和信心。”河源市龙川县四都镇党委书记曾韵泺说,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四都镇充分发挥城郊区位良好、山水资源优渥、驻镇帮扶力量强大的优势,探索实施城郊农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随着东江湿地公园、园福坝创客部落等几个关键节点项目的建成运营,四都镇的农文旅产业发展效果初现。“为进一步提升农文旅项目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我们又根据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又打造运营镇域IP‘水嘟嘟’,将农文旅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播的情感纽带,激发乡村活力。”曾韵泺说。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更加清晰认识到,做乡村运营真是选对了。”玉瑶乡村振兴研究院、广东木棉乡创学院院长陈俊彤兴奋地说,团队运营的肇庆市高要区铁岗社区,充分利用闲置农房和古村落群,精心打造屋顶咖啡、高桂窑烤披萨等多样化的众创经营性项目,营造出别具一格的网红打卡胜地。经过政府、央国企、民企和村集体(村民)多方共同努力,一年多时间成为广东乡村运营的标杆村。

  “农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业态叠加,而是被赋予了驱动产业升级、传承乡土文明,促进共同富裕的时代使命。”陈俊彤说,下一步团队将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把铁岗社区打造成为乡村资源活化利用、乡村青年创新创业、特色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样板,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加快区域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也是潜力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锚定了航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让我们干劲十足。”梅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广州对口帮扶协作梅州指挥部指挥长、梅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文杰表示,将大力提升产业协作水平,立足两市优势,锚定细分赛道,加大项目招引、资金投入、园区共建力度,携手做强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实现相互赋能、双向奔赴,共建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全力打造对口帮扶协作的示范标杆。

  产业有序转移,有力推动了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的产业协同发展。作为我省产业有序转移重点主平台之一,江门鹤山产业转移工业园(鹤山工业城)近年来聚焦“园区再造”工程,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力与项目落地效率,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的关键载体。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大家备受鼓舞、干劲更足了,我们将全力让招商引资项目‘落得下、留得住、发展好’。”鹤山工业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冯嘉伟表示,今年园区已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个,总投资额突破120亿元。接下来,将加快发展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三大产业,谋划引进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离开梅州时,总书记同村民们亲切道别。他叮嘱,党和政府要继续加强对老区的政策扶持,老区广大干部群众要齐心协力、奋发图强。他祝愿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像金柚一样又甜又美。

  身为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党委书记,刘志刚对总书记的嘱托牢记于心:“总书记祝愿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像金柚一样又甜又美,这是我们基层干部的奋斗目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落到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上。我们将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把本地生态优势、特色农产品转化为对接大湾区的桥梁;积极承接湾区产业有序转移,通过以商引商让项目落地生根;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实惠。”

  南方日报记者 黄进 彭琳 陈薇 张子俊 马吉池 唐林珍 黄培强 杨建雄 曾良科 廖钰娴 任龙

编辑:吴潜之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