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间,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位于惠州市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调试成功,实现束流全线贯通,这标志着HIAF全面建成。

国家两大科学装置。
此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东江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胡正国曾介绍,包括HIAF在内的国家两大科学装置于2014年正式确定落地惠州,2018年开始动工建设。
HIAF采用超导离子直线加速器和环形同步加速器相结合,是多用途的重离子科学研究装置。依托HIAF,有可能在元素合成、宇宙起源、物质演化等基础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发现。
HIAF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指标领先的全离子加速器。经过长期攻坚,团队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制了国际首台第四代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建成了毫安级连续波强流超导直线加速器,攻克了非谐振超快束流加速真空、电源、高频核心技术,实现了国际上最快的非谐振加速速率,为实现HIAF国际领先的束流指标奠定了技术基础。
经过7年的工程建设,HIAF于10月27日启动全面调试。本次调试实现束流的精准操控和一键贯通,创造了复杂大科学装置快速调试出束新纪录,为HIAF高可靠运行和实验供束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期,HIAF将全面开展束流指标测试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开展首批科学实验并完成装置工艺验收。建成后,HIAF将提供国际上脉冲流强最高的重离子束流和国际上精度最高的多功能原子核质量测量谱仪,将为探索原子核存在极限、揭示核天体物理过程、推动核能开发和多学科应用提供国际领先的研究平台,打造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重离子科学研究中心。
另据了解,位于惠州的国家两大科学装置除了HIAF,还包括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CiADS主要为核能可持续发展和先进核能研发提供技术支撑,预计2027年建成。
采写:南方+记者 刘光明宝
摄影:南方+记者 王昌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