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东:多措并举育才引才,真情实意爱才用才

2025-10-03 09:23 来源:羊城晚报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吸引了大量毕业生前来求职  羊城晚报记者 刘畅 摄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吸引了大量毕业生前来求职 羊城晚报记者 刘畅 摄

  “热忱欢迎广大优秀学子、有志青年前来广东实现人生梦、见证中国梦。”

  今年2月,广东吹响引才聚才集结号——宣布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短短半年,已有超100万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人才,始终是广东最旺盛的生命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近年来,广东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为总抓手,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实际行动广聚英才,以真情实意礼遇人才,厚植“视人才如珍宝”的良好氛围,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充分彰显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高标准推进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全省工作大局突出位置来抓,省委书记担任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面系统谋划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高规格召开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印发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开展人才高地建设“百日行动”“攻坚行动”,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建立粤港、粤澳人才合作协调机制,签订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印发实施人才合作重点项目清单,联合港澳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大湾区科学论坛。发挥人才高地辐射带动作用,深入实施“扬帆计划”“启航计划”,引导人才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大力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

  新春开工第一天,广东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推出“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

  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联合举办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启动仪式暨“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吸引1000多所高校近12万学生,被称为“史上最强春招”。4月,教育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联合举办“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先后走进上海、北京、杭州、武汉等8个重点城市,共吸引超1500校次、14万名毕业生踊跃参与。与此同时,全省各地围绕新兴产业、制造业、教育、医疗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专题领域的招聘活动陆续开展。截至目前,全省已举办4000多场招聘活动,从大型综合招聘会到地市联动、专题推介,高频次、广覆盖释放出广东渴求人才的强烈信号。

  汕头以承办“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西安站)为契机,以腾讯、比亚迪等头部企业领衔招聘集中展示广东前沿产业优势,以“一站式”服务提高人才和企业体验感与获得感,累计吸引入场求职人才1.2万多人。惠州突出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人才支撑迫切需求,举办“大湾区·惠州行”等系列招聘活动,快速汇聚了建筑、文旅等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及青年人才,同步加快推动民宿培训基地、本土院校与内地、港澳知名高校建立长效合作育人机制。湛江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禀赋,聚焦临港经济主战场,重点发挥规模超千亿的绿色石化和海洋经济产业的就业吸纳效能,深入挖掘和发动涉海企业就业岗位5900多个,累计举办“百万英才汇南粤”专场招聘活动100多场次,形成“产业引才、岗位留才”的良性循环。潮州精心组织“潮涌韩江·广济英才”系列活动,系统构建从高中毕业升学到大学毕业就业的全程跟踪联系服务体系,2025年发动近百家企事业单位组团到省内外20座城市举办27场引才宣讲会和供需见面会,为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发放生活补贴和租房补贴超2000万元,达成就业意向1.04万人,同比增加58%。

  加快引育急需紧缺人才

  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统筹推进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落实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分平台分赛道实施“珠江人才计划”,深入实施“广东特支计划”,分层次、有重点支持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4名个人和3个团队上榜首批“国家工程师奖”。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强化政策、资金、资源倾斜支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

  广东拥有31个制造业大类、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急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广东出台了“广东技工”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不断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2093万,其中高技能人才768万,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广东先后出台《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广东省深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打造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为优秀人才提供职业发展全周期服务。8月29日发布的《广东省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省市有关人才政策重点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赛道领域倾斜,支持企业精准靶向引进培育一批高精尖缺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广东各地立足本地实际,多措并举做好引育留用大文章,全力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广州围绕“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深入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开发培育工程,聚焦生物医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智能传感器等11条细分赛道,集中资源力量加大重点细分产业人才队伍全链条开发,打造细分领域产业人才“单项冠军”,推动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促。深圳实施全球人才汇聚项目、引进特聘人才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项目,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遗余力引进、培养和服务各类人才,系统性构建事业无忧、往来无忧、安居无忧、生活无忧、申办无忧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擦亮“深爱人才,圳等你来”的城市品牌。韶关紧紧围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制定实施“大数据产业人才振兴计划”,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大数据产业人才集聚区。东莞扎实推进“技能人才之都”建设,聚焦数字化、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常态化、精准化、组团式招引关键领域高技能人才,将技能人才评价权下放768家重点企业,推动高技能人才增加至68.38万,占全市技能人才比例提升至39.45%,有效畅通重点产业与高端人才的互聚互促循环。

  着力营造潜心钻研的良好环境

  广东积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评价、流动等制度,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环境。开展科研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包干制”试点,建立人才编制周转池,落实科教界“帽子”治理工作,推动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落实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认定工作,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为吸引天下英才来粤就业创业,广东汇集五“有”三“好”政策包(就业有补贴、创业有扶持、创新有资助、求职有住所、落户有补助,博士后福利好、急需紧缺人才待遇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好),拿出诚意满满的激励政策,用“真金白银”和贴心服务向人才抛出“橄榄枝”,为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珠海出台新来珠青年人才首年租金免费的“一免两减”住房保障政策,同时提供最高200平方米的精装修“1元创业空间”,最高5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以及最高1亿元的创新创业团队支持。2024年,珠海获评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梅州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深入实施“青梅计划”,常态化开展“青年人才梅州行”“返乡大学生暑假基层行”活动,为求职人员提供最长30天“免费住宿”,投入1亿多元建成人才公寓820多套(间),吸引和集聚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来梅就业创业。中山投入50亿元实施“中山英才计划”,注册成立10亿元人才双创基金。针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推出分层分类支持措施,提供每个家庭最高720万元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5年5000套人才房保障、专家特诊医疗绿色通道等政策,让人才从“乐业”到“安居”无后顾之忧。揭阳打造“才聚三江 智汇揭阳”人才品牌,连续三年举办“揭阳人才周”系列活动,遴选市首批“榕江人才”200名并予以宣传激励,建成揭阳市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站式”人才服务,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阳江以遍布市县镇村的“1+5+46+5”人才驿站网络为枢纽,在人才引育工作上精准施策。2025年以来,阳江市人才驿站协助高层次人才办理落实“人才新政30条”各项优惠政策,为169名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申请安家费或生活补贴近1000万元。

  同时,广东各地持续强化多元投入,规范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

  佛山紧盯高质量发展需要,出台“2+N”人才政策,对全职新引进的领军人才最高给予1000万元补贴,对本地成长为领导人才的参照新引进扶持标准择优给予奖补。成立规模达50亿元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联盟,梯次建设一批中试、孵化平台,构建“研发+中试+孵化+基金+应用场景”生态系统。茂名以“政策创新+服务提质”双轮驱动,构建起“引育留用”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对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给予最高41万元综合补贴,硕士研究生及其他重点人才最高可获21万元支持,以真金白银彰显引才诚意。肇庆优化实施2.0版“西江人才计划”,配套出台20项子政策,涵盖重大人才工程、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平台建设、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开展“高层次后备干部人才引育计划”,对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给予60万元生活补贴。实施“西江拔尖人才”项目,每年分领域遴选支持一批拔尖人才,每人最高给予100万元综合补贴。云浮持续优化升级《关于推进人才云聚强市工程的意见》,形成“1+5+N+3”人才政策叠加效应,对入选创新创业团队一次性给予200万元资助,对入选创新人才、创业人才一次性给予80万元生活补贴,对入选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一次性给予30万元生活补贴。

  注重吸引人才投身广东高质量发展

  广东注重加强各类人才联系服务,引导人才凝心聚力、铆足干劲融入高质量发展大潮。

  河源颁布实施全市首部人才法规,加力完善“1+1+7”人才发展体系,持续升级河源“英才卡”、市县镇三级领导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等服务保障机制,推动各县(区)与13所高校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吸纳170名博士到县级部门挂职开展帮扶、104名深圳市中小学教师开展支教,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江门深入实施华侨华人人才“汇聚”计划,创新开展侨都青年人才全球汇聚行动,累计吸引超10万名青年人才来江留江返江就业创业,持续推动便利华侨华人投资改革、政务服务跨境通办、跨境金融合作,打造“侨才通”人才服务平台,人才高地建设工作经验入选全国人才工作优秀案例。

  为激发基层队伍的活力和干劲,各地推动干部人才资源入县下乡。汕尾出台《汕尾市“乡村CEO”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招聘、物色、授牌、选育“四个一批”选拔培育方式,构建多层次人才供给体系,为“懂经营”的人才来汕尾创业搭建广阔舞台。现已引育76名乡村“CEO”,推动新增村级产业项目267个,带动咖啡、茶叶、农文旅等产业发展,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清远聚焦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雁归计划”,吸引8800多名青年人才回清就业创业;创新“6+1”机制推动省职教城毕业生留清比例从3%提高到6%;同步建立“百千万工程”优秀基层人才库,强化对入库人才的激励保障,有效激发了基层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广东始终视人才为珍宝,不断加大引进和培育人才的力度,营造人才发展优良环境,全力以赴,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让珍宝绽放光彩!

  羊城晚报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粤组

编辑:吴潜之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