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专章部署“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开放工作的高度重视,释放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强烈信号。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国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个大的台阶。截至2024年,我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对外投资累计为东道国纳税3000多亿美元、带动大量就业,促进了当地工业化和现代化,高水平开放已然是对中国好、对世界好的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我们的开放是“跟跑”,现在我们的开放是要“领跑”。从“跟跑”到“领跑”,折射出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的趋势——坚定不移扩大制度性开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在自身高质量发展中惠及全球。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首先要积极扩大自主开放。自主开放是基于自身发展需要,主动、有节奏、有范围、有层次地对外开放,突出的是“为我所用”。比如,《意见》提到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有助于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统筹布局建设科技创新、服务贸易、产业发展等重大开放合作平台,可吸引项目、资金和人才,推动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设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旨在提高金融软实力,在全球金融体系中获得更高地位。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样也是在回应国际贸易“自由还是保护”的问题,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十四五”期间,我国外贸在“风高浪急”的情况下逆势增长,展现了强大的发展韧性和竞争力。“十五五”期间,更需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意见》对贸易强国三大支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都有明确部署。优化升级货物贸易,要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要鼓励服务出口,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贸易标准化水平。创新发展数字贸易,要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同时,提升贸易促进平台功能,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循环,也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提升国家安全保障能力的战略选择。中国坚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正是在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以开放增实力,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落实好“准入又准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保障体系,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以开放防风险,有效实施对外投资管理,促进贸易投资一体化,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也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动作为。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完善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布局,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深化贸易、投资、产业、人文务实合作,拓展绿色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卫生健康、旅游、农业等领域合作新空间,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肩负着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使命任务。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深入谋划推进广东“十五五”发展,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南方日报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