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接踵而至,全社会出行、购物、娱乐等活动频繁,也是诈骗分子活跃的时机。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受理中心昨日(16日)发布了九类节日期间高发的诈骗陷阱,涉及航班和车次改签、低价门票、ETC认证、上门送月饼、祝福短信等节假日关注点,请公众擦亮双眼,提高警惕。
虚假航班、车次改签骗局
随着双节出行高峰的到来,机票、车票预订火爆。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旅客购票信息,冒充航空公司、铁路客服人员,以航班取消、延误,列车晚点、车次变更等为由,发送包含虚假链接短信或虚假客服电话。旅客一旦轻信,点击链接或拨打虚假电话,便会被诱导支付“改签手续费”“保证金”等,落入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圈套。
防范要点:官方客服不会通过短信索要转账操作。收到航班、车次变更信息,务必通过航空公司、铁路官方APP、官网或客服热线(如12306)进行核实,切勿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拨打陌生号码。
景区低价门票骗局
假期出游,不少人会提前在社交平台、二手交易平台寻找景区门票优惠信息。诈骗分子借此发布“超低价景区通票”“内部折扣票”等虚假信息,吸引消费者购买。消费者付款后,往往遭遇被拉黑或收到无效门票的情况,不仅无法顺利游玩,还遭受经济损失。
防范要点:购买景区门票应选择官方网站、正规旅游平台或景区售票窗口。对明显低于正常价格,要保持高度警惕,避免私下交易。同时,游客要坚决抵制使用虚假证件购票的行为,遵守景区规定和法律法规。
上门送月饼骗局
中秋佳节,月饼作为传统礼品,传递着团圆与祝福。诈骗分子却利用这一习俗,冒充快递员,以“亲友寄赠月饼”为由敲门送货,要求收取“快递费”“代收货款”。部分网民未加核实,以为是亲友的心意,付款后拆开包裹才发现里面是劣质商品,甚至是空包裹。
防范要点:收到需付费的可疑快递时,务必先核查寄件人信息,确认自己或亲属是否有待支付快递订单。若无法确认寄件人信息,可直接拒绝签收,避免财产损失。
电子请柬、祝福短信骗局
国庆期间恰逢结婚高峰期,而中秋佳节又正是人们相互传递祝福的时刻。此时,诈骗分子会趁机冒充好友,发送带有木马病毒的电子请柬;或是在中秋、国庆的祝福短信里暗藏钓鱼链接。用户一旦点击,手机就可能被植入病毒,进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银行卡资金被盗刷的风险。
防范要点:收到电子请柬或祝福短信时,对不明来源的链接切勿随意点击。若不确定是否为好友发送,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好友核实,避免轻信。同时,建议在手机上安装正规安全防护软件,并定期进行病毒查杀,筑牢设备安全防线。
ETC认证失效骗局
双节期间,大家出行增多,ETC使用频繁。不法分子冒充ETC管理部门发送短信,称用户ETC认证失效,需点击链接进行重新认证,诱导用户进入虚假网站,输入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进而盗刷用户银行卡资金。
防范要点:ETC官方不会通过短信推送认证链接。收到此类短信,可拨打当地ETC客服热线或前往银行网点核实情况,切勿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若收到此类涉骗短信,可通过12321平台投诉,避免更多人受骗。
冒充亲友借钱骗局
双节期间,人们社交互动频繁,与亲友联系密切。诈骗分子通过盗取社交账号,或利用掌握的个人信息,伪装成亲友,以突发急事、生病住院、资金周转等为由,向受害者发送借钱请求。他们往往言辞急切,利用受害者对亲友的信任与关心,诱使其在未核实身份的情况下匆忙转账。
防范要点:接到亲友借钱请求,务必通过电话、视频等直接方式核实对方身份。若对方以各种理由拒绝视频或语音通话,坚决不要转账。平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避免在社交平台过度透露个人生活细节、财务状况等信息,降低账号被盗用风险。若发现账号被盗用实施诈骗,及时通知亲友防范。
网购退款骗局
双节期间,各大电商平台促销活动琳琅满目,网购热潮随之而来。诈骗分子瞅准时机,冒充电商平台客服,以商品质量问题、订单出错、缺货等理由主动联系消费者,引导其添加微信、QQ等社交账号,或点击退款链接,套取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进而盗刷消费者银行卡资金。
防范要点:正规电商平台退款会通过原支付渠道返还,无需脱离平台操作,更不会索要银行卡密码。接到自称平台客服的退款电话,应先登录官方购物平台,查看订单状态及是否有退款相关通知,或直接联系平台官方客服核实情况。
兼职刷单骗局
假期中,部分人想通过兼职赚取额外收入。诈骗分子打着“轻松赚钱”“高佣金兼职”的旗号,在社交平台、网络论坛等发布刷单兼职信息,先以小额返利获取受害者信任,随后诱导其进行大额刷单。在受害者投入大量资金后,以任务未完成、系统故障、操作失误等为由,拒绝返还本金和佣金,甚至要求继续转账才能提现,使受害者越陷越深。
防范要点:任何形式的刷单行为均属违法,不要轻信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赚钱的兼职广告。不要点击陌生链接,不要下载陌生APP,不要轻易向陌生账户转账。
网络博彩诱导骗局
节日期间,人们休闲娱乐时间增加,诈骗分子趁机在网络上推送网络博彩信息,以“高额回报”“稳赚不赔”为诱饵,吸引受害者参与网络赌博。起初,可能会让受害者尝到一点“甜头”,使其放松警惕,加大投入,最终血本无归。参与网络博彩不仅会导致财产损失,还涉嫌违法犯罪。
防范要点:自觉抵制网络博彩诱惑,认清网络博彩的违法性与危害性。不要相信任何形式的网络博彩宣传,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朱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