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湛江湾实验室双箭齐发 “蓝色粮仓”建设再添新利器

2025-04-24 21:39 来源:南方网

“湛江湾1号”下水

“湛江湾1号”下水

  日前,由湛江湾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网箱型工船试验平台“湛江湾1号”成功下水,目前正在开展海试,即将在湛江市东海岛附近海域投入使用。与此同时,“湛江湾1号”的姊妹船“湾区伶仃号”正在加快建造中,即将在江门市下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融入海洋强国战略,全面建设海洋强省,不断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加速海洋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海洋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湛江湾1号”“湾区伶仃号”养殖网箱型工船是目前广东养殖水体最大、智慧化程度领先的养殖平台,其创新的设计理念,集合了众多创新成果。其下水投产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象征着我国深远海养殖产业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自主研发、全球首创

  五大优势引领深远海养殖潮流

  据介绍,“湛江湾1号”“湾区伶仃号”是全球首个船型与网箱结构融合、养殖水体自然交换、漂浮式动力定位海域、自航游弋式养殖及航行避台的大型综合性养殖试验平台。该平台适用于南海千米乃至万米水深的全海域养殖,平台集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功能于一体,配备了绿色能源自供给、全电力推进、动力定位、锚泊、饲料储存与投喂、平台监测、养殖监测、无线传输等先进智能化系统。它们的设计研发具备五大核心优势。

  首创船网融合设计,降成本提质量。通过首创船型与网箱结构融合,有效降低建造成本以及日常养殖换水运营成本,同时实现深远海优良水质养殖环境,提升渔获品质。

  深远海全域适养,拓展养殖空间。平台适用于20米以上水深的海域养殖,地球上水深超过20米的海域面积占比高达90%-98%,因此工船为海水养殖业拓展了广阔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向深远海进发。

  自航游弋养殖,创造最优环境。工船配置电力推进系统,当遇到台风来临时可自主航行躲避台风,并可因地制宜,根据养殖品种、海域水质、气候等的情况变化改变养殖区域,创造最优生产环境,提升养殖效率和渔获品质

  超大规模养殖,集约高效生产。工船总长154米,总宽44米,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船内设有12个独立的养殖区域,可满足多种鱼类同时养殖,年产能可达2000—5000吨,是名副其实的养殖重器

  全流程智慧化,实现精益养殖。“大块头”有“大智慧”,工船集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功能于一体,配备了绿色能源自供给、全电力推进、动力定位、锚泊、饲料储存与投喂、平台监测、养殖监测、无线传输等先进智能化系统,可实现养殖对象的全生命周期科学管理,提升生产效率。

海上智慧物联及鱼群生物量检测系统

海上智慧物联及鱼群生物量检测系统。南方日报周梦雅 摄

  建设“蓝色粮仓”

  推动深远海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受近岸环保压力、渔业资源衰退、生态红线保护等因素影响,我国多年来近海养殖面积持续缩减,开拓新的水产品生产空间势在必行。深远海养殖是树立大食物观、向海洋要食物的重要途径,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深海重器,“湛江湾1号”“湾区伶仃号”适用于南海千米乃至万米水深的全海域养殖,极大拓宽海水养殖的生产空间,将为我国渔业养殖行业实现工业化和规模化养殖,转型升级提供示范,把现代化海上牧场做大做强。

  同型两艘平台的交付使用,不仅是广东省深远海养殖领域的重大里程碑,也为我国深远海养殖产业注入了全新的理念与发展模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湛江湾实验室工船研发团队总设计师陈潇表示,平台建成投产后,将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蓝色粮仓”等重要领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帮助我国突破资源瓶颈,拓展“蓝色国土”新空间,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通过深远海养殖实现远海资源开发,强化对专属经济区的实际利用,为维护海洋权益、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实践支撑。

  技术创新体系推进

  构建深远海现代化养殖生态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2025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指出,要向“高”攀登,建好用好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广东强芯”、核心软件攻关等重大专项,采取“大兵团”战役式作战模式,让“超级平台”产出“超级成果”,在战略必争领域并跑领跑。

  湛江湾实验室在“湛江湾1号”和“湾区伶仃号”的研发上,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了多项深远海养殖装备关键难题。比如,成功突破超大开口船型水动力优化技术,提高了航速,降低了上浪,增大了甲板面积。突破船舶和柱稳式结构融合技术以及非等边箱型立柱优化技术,大幅减少了钢材用量,节约了总体造价。湛江湾实验室团队还创新性地提出了航行-养殖-航行工况混合式能量分配架构技术,显著提高了新能源占比和能源系统利用效率。

湛江湾实验室

湛江湾实验室

  此外,湛江湾实验室还在种业、智慧渔业、精深加工、通信与大数据等6个研究领域平行推进创新,以构建深远海养殖现代体系建设。

  湛江湾实验室智慧渔业研究中心主任杨仁友介绍,“湛江湾1号”将搭载深远海养殖岸海一体智慧物联系统,部署空天地海立体通信网络,解决海上多制式异构通信与宽带视频通信技术问题。通过企业生产、产业发展和海洋治理三大领域10类应用场景,加快海洋牧场四链融合,支撑现代化海上牧场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发展。种业是深远海养殖业的“芯片”,湛江湾实验室攻克了章红鱼、硇洲族大黄鱼的人工繁育技术,为深远海养殖提供“中国芯”。

  现代化海上牧场建设方兴未艾,湛江湾实验室将继续在现代化海上牧场研究领域深耕发展,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迈进,为建设“蓝色粮仓”和打造“海上新广东”贡献力量。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何敏辉

编辑:吴潜之   责任编辑:李婷   校对:赖玉清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