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东“双碳”路径研究成果出炉:2030年前有望率先达峰,多领域协同破解转型难题

2025-09-19 20:17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林丽丽、杨佳泓

  近日,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研究团队发布最新报告《广东中长期低碳转型路径研究-基于EPS模型》(以下简称《报告》)。该研究依托能源政策模拟工具EPS(Energy Policy Simulator),构建了广东省能源政策模拟模型,量化分析不同政策路径下的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投资需求及社会经济影响,系统评估了广东省“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为政策设计提供参考。

  《报告》指出,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强省和低碳转型的先行者,具备按时甚至率先实现“双碳”目标的经济、技术和政策基础。在转型过程中,广东需发挥优势,通过政策创新、技术突破和市场机制完善,力争如期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并为全国提供经验借鉴。

  优势与压力并存,广东如何兼顾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

  作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6年保持在全国第一的经济大省,广东是我国经济和制造业的核心省份,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点地区。《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为5.6亿吨,约占全国总排放的5%左右。同时,作为工业大省和农业大省,广东省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规模显著。2020年,广东省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甲烷、氧化亚氮和含氟气体)占温室气体总排放的13%。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用电负荷和用电量在各省中长期占据首位,2025年7月以来,广东省用电最高负荷达1.65亿千瓦,是首个突破1.6亿千瓦大关的省份。此外,广东省全社会用电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来自于省外调入的电力,绿电自给率较低,本地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速。

  但与此同时,广东亦具备转型优势。广东省的产业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产业结构相对低碳,工业能效水平在国内较为先进,以接近40%的第二产业占比,在全国保持单位GDP能耗第二低的水平,仅次于北京。自2005年以来,广东省GDP和人均GDP保持稳步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占比于2011年左右达峰并开始下降,经济与排放已呈现弱脱钩趋势,为低碳转型奠定基础。

  多情景预测评估,能源与电力结构变化趋势如何?

  《报告》通过“2020政策冻结情景”“政策情景”“双碳情景”三种情景,对广东从2020到2060年的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结构进行了预测,并对广东省中长期低碳转型各部门和政策减排潜力进行评估。

  《报告》研究结果显示,在现有政策情景下,广东省二氧化碳排放可在2030年前达峰,峰值约为6.7亿吨,但需要重点关注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的比重,确保到2030年达到40%左右,以保证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

  在双碳情景下,能源结构优化路径清晰:2030年广东省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占比将从2020年的28%左右升至36%左右,2060年进一步提升至74%以上;广东省各部门的电气化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工业部门电气化率(不包括原料)预计将从2020年的39%增长到2030年的54%,其中交通电气化率的增长最为显著,2020年电气化率仅1%,在新能源车推广、充电桩等设施建设的推动下,到2060年增至20%。

  《报告》指出,电力部门的顺利转型是广东“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在双碳情景下,广东省调入电力量和其中清洁电力占比将继续提高。非化石发电量将在2030年前后超过煤电,2060年,可再生发电量占比将提升到30%左右、非化石电源发电量占比将提升到75%左右,剩余煤电和天然气调峰电厂将全面配备CCUS以捕集和利用火力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保障电力供应安全与低碳目标协同推进。

  明确两大关键周期,广东长期低碳转型如何布局?

  为让“双碳”目标从“蓝图”变为“现实”,《报告》明确两大关键周期的重点任务。

  2030年前,广东应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提高绿电自给水平,严格控制火电项目,发展抽水蓄能、需求侧响应等灵活性资源,同时提高工业部门电气化水平、推广岭南特色超低能耗建筑及新能源交通工具普及,其中发展本地非化石发电、工业电气化及氢能替代、建筑节能将成为核心减排举措,累计减排潜力占比超50%。

  2030年至2060年,除继续提升工业、建筑、交通电气化水平外,还应推广中高温热源的氢能替代,尽早对含氟气体进行控制,并开始在电力和工业领域为无法脱碳的设备配备CCS,仅电力CCS技术一项,就将贡献42%的减排量,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林丽丽 杨佳泓

编辑:陈榕   责任编辑:林涛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