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正式出台。为抢抓人工智能(AI)发展机遇,广东展现出十足诚意,投入重金,创新机制,全力推进。
本文梳理了《方案》重点。当前,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应用人工智能时普遍面临三大难题:成本高、技术门槛高、适配模型寻找难。针对“成本高”问题,广东各地将通过发放“算力券”“训力券”等政策工具,实质性降低企业使用和训练AI模型所产生的算力成本;针对“适配模型寻找难”问题,《方案》鼓励各地市设立“模型券”,支持企业按需选购行业适配的AI模型,并给予相应补贴;针对“技术门槛高”问题,政府将组织专业力量,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咨询诊断和“建档立卡”服务,帮助其厘清现状、定位痛点,明确改造优先级。
以上举措目标明确: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用人工智能的综合门槛。而这仅仅是开始,《方案》还部署了更多有力支持。
一是打造AI融合应用标杆。将在省内多个优势行业中,评选一批省级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标杆项目,对获选项目不仅给予荣誉认定,还将配套资金奖励。
二是推动数智化“链式改造”。支持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转型,鼓励地市培育一批产业链供应链数智化转型行业平台,对符合条件的平台项目择优予以资助。
三是带动中小企业普及应用。依托国家级与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政策,支持广大中小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资金支持。
四是强化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对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符合条件的新增贷款,政府最高贴息35%,设备更新贷款年利率可低至1.75%。
综上,这份方案的意义远不止于资金扶持,它更是一封面向未来的“英雄帖”,是广东作为全国制造大省所发布的一份战略宣言。其诚意体现在“真金白银”的投入与全链条的服务支撑,切实回应企业发展中的现实关切;其眼光则立足于AI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这一决定未来竞争力的主赛道,旨在汇聚全省资源,推动“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全面跃升,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此番布局,标志着广东不仅在进行政策引导,更是在为未来十年的产业竞争力奠基。机遇之门已经开启,是静观其变,还是携手同行?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黄楠
剪辑 张琪达
设计 武君丽
校对 陈学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