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国职业技能竞技的“全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简称“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于9月19日在河南郑州开赛。南方网推出《广东技能,中!》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广东技能健儿的闪耀时刻,追踪赛场最新动态,透过赛场内外看技能人才成长。
这一刻,技能成才、技能强国具象化了。
9月23日,备受关注的技能“全运会”——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正式收官,广东交出了金牌14枚、银牌8枚、铜牌9枚、优胜奖80个的亮眼成绩单,预计有66名选手入围世赛项目国家集训队。一场“国字号”赛事背后,是“技能粤军”的风采,更蕴藏着广东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方法论。
从“工匠”到“智匠”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新能源等前沿技术技能类赛项占比超过50%,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新需求可窥一二。记者梳理发现,制冷与空调、数控车、CAD机械设计、工业设计技术、网络系统管理、移动应用开发等6个智能制造项目实现“三连冠”,更是拿下新赛项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项目“首金”,高度契合广东的产业转型升级方向。
大赛中的服务机器人应用项目,模拟了当下热门的快递配送场景。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人工智能产业系教师、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项目裁判何波表示,该赛项深度融合多模态大模型、数字孪生调试及“云-边-端”协同决策等前沿技术,“掌握相关技术的技能人才可以从事服务机器人的售后、联调等工作,就业机会很多”。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场内,行业前沿作考题,选手们比拼时代先机;场外,企业带来硬核支撑。
在本届大赛上,广东唯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类5个赛项的供应商。该公司总经理王艳凤表示,职业教育不只是教育,也是经济和民生,新技术不断迭代、产业不断升级,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世赛标准是职业教育里的国际标准,我们希望把世赛标准转化成教学课程资源,助力院校在专业上能与产业接轨。同时借助国赛这个平台,我们培养新质生产力人才,希望在我国建立起新的标准体系,并将这套新标准输出到海外”。
在广东,技校生在实验室参与源头创新已是常态。2024年,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广东省科技厅印发《关于开展“技研”合作助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着力培育一批既拥有深厚理论基础又具备高超实践技能的“大国工匠”。目前,广东省有20多所技工院校超800名毕业生在科研单位或实验室从事科研辅助人员、机械操作等工作,10所技工院校与各级实验室已签订或有意向签订合作协议,为技校生就业开辟了“新通道”。
从技能到产业
技能大赛除了考核选手理论知识,更侧重考核技能人才在产业一线的“滋养”程度。为此,广东瞄准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创新推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打造培训、评价、就业、提升一体闭环的技能人才服务链。目前,广东已建立171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华为、比亚迪、希音、库卡机器人等头部企业纷纷“入局”当链主企业,带动1100多家企业培养技能劳动者约65万人次、开展技能评价约22万人次。
作为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首批链主单位,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简称“省机械所”)通过以赛促训、岗课赛证融合机制,推动技能转化与研发创新,进一步加深校企资源互通产教融合。而国赛等赛事平台正是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的重要一环,省机械所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李英奇表示:“派技术人员参加本届国赛,可以激发他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欲望,这种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不断突破,提升核心竞争力。”
选手的经验正从赛场走向行业,为一线发展注入新视角。“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项目是跨专业、跨学科,选手既要懂车辆的基本知识,又要懂智能网联的内容,智能驾驶还会涉及车路协同,从上下游研发到维修到装配装调等,全流程的人才缺口都比较大。”作为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项目参赛企业代表,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职工欧鉴文表示,国赛是企业展示实力的平台,企业选手实现个人技能提升的同时,企业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带动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培养。
从赛场到应用场
赛场上,高手如云;赛场外,氛围拉满。广东本次“绝技绝活”参演项目是一款自主移动机器人——水果采摘机器人,凭借高“智”量获得了现场广泛关注。该款机器人“脱胎”于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赛题,助力中国夺得该项目金牌。
据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教师许骏介绍,经过进一步研发改进,该款机器人搭载激光雷达、超声波、陀螺仪传感器,配合软件算法使其定位精度控制在±5毫米,并可在不同灯光下稳定识别出17种不同的水果,目前该款机器人正从世赛舞台走向更广阔的实际生产场景。
而在本届国赛同步举办的技能成果展中,广东馆带来“机器人天团”同样吸睛。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冠军胡耿军带来了集排爆、侦察、武器、巡检等功能于一体的排爆机器人;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选手方灿豪团队研发的轮腿步兵机器人将轮式与腿式结构巧妙融合,可以跨越复杂地形,能够应用在军事和消防巡检领域。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选手方灿豪展示轮腿步兵机器人。主办方供图。
广东借助大赛“趁热打铁”,让我们看到了技能人才的更多可能和赛事成果转化的更多空间。翻开广东技能人才图谱:广东技能人才总数达220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27万人,占比超1/3。这也意味着随着广东产业结构的升级,技能人才队伍的结构正在从“金字塔”走向“橄榄型”。
作为制造业大省、科技创新大省,广东区域创新能力“九连冠”,“广东造”智能化综合优势加速释放,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让产业工匠有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广东技能持续“破圈”的背后,也正是一批批“新质工匠”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双向奔赴。
从赛场上的尖子生夺冠,到赛场外的万人同频成长,“技世代”“粤”走“粤”远!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吴依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