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届广交会将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在广州举办。10月10日下午,商务部举行第138届广交会专题新闻发布会。
会上,广州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魏敏介绍广州作为广交会属地,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在入境服务、出行体验以及消费服务等方面保障情况。
三大维度升级城市服务保障
优化入境服务,打造“无忧抵达、极速通关”新体验。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开设“广交会专用通道”,配设多语种服务专员和智能机器人,提供全流程通关指引。其中,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全新启用“外籍人士便利化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签证、住宿、出行等咨询服务,提供13种语言实时支持。同时,依托海关“智慧会展”平台,实现展品通关全程线上化、无纸化办理;在边检口岸设立临时入境许可专窗,为符合条件的客商提供“即来即办、一次办结”的快捷服务。全球客商从踏上广州土地的那一刻,便能感受到舒适、友好与高效。
提升出行体验,构建“湾区贯通、智慧出行”新网络。广州在国庆前新开通3条城际铁路、2条地铁线路,实现全市5条城际、19条地铁高效协同,广州周边五市——佛山、惠州、东莞、肇庆、清远可一线直达琶洲会展核心区。其中,直达广交会的地铁8号线进一步加密班次,串联5大中心城区的“城市环线”地铁11号线也将全面增强运力。从广交会展馆30分钟就能抵达白云国际机场,60分钟联通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与此同时,在广州地铁首次开通境外银行卡刷卡直接过闸,实现“无感通行”;首次推出广交会联名地铁日票,在广交会官方APP嵌入地铁购票功能,并在展馆内设置多个购票点,在展馆周边地铁站以及机场、高铁站等交通枢纽同步出售,为境外客商提供更贴合国际习惯的便捷出行服务。同时,作为全国唯一的会展港口口岸,琶洲港澳码头在广交会期间,增开晚班往返香港机场航线,口岸通关时间同步延长至21:30时。地面交通方面,在展馆周边每天安排不少于2000辆出租车、网约车重点保障,设置4个临时停车场、1.5万个泊位,确保“进得来、停得下、走得顺”。
拓展愉悦生活,营造“全域友好、精彩可及”新场景。首次在展馆内设立“离境退税服务专区”,实现“广州购物、展馆退税”;在展馆外,全市有近千家退税商店,其中近250家支持“即买即退”;境外客商还可在天河路、北京路集中退付点办理离境退税,便捷地选择广东省内任一支持离境退税的口岸离境。此外,本届广交会恰逢第十五届全运会筹备关键期,广州正以“双会联动”为契机,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羊城盛装以待,花开如海。“激情全运 畅购广州”主题购物节和“食在广州 品味全运”美食嘉年华相继登场。
购物美食文旅全方位释放广州新魅力
打造购物新场景,让国际时尚与岭南韵味交相辉映。以“激情全运 畅购广州”为主题,全城联动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消费新场景。“2025广州国际购物节”覆盖全市11个区,3000多场活动轮番登场,超万家商户为广交会来宾提供专属礼遇。其中天河路—珠江新城商圈推出“TEEM MALL运动狂欢”,北京路—海珠广场商圈打造“国潮+体育”消费空间,上下九—永庆坊联动白鹅潭商圈把时尚消费、艺术体验融入城市嘉年华。此外,全市500多家专业批发市场,涵盖服装鞋品、美妆美发、箱包皮具、汽车汽配等50多个品类,将面向广交会采购商,量身定制展销采购联动服务,通过50多场贸易对接活动精准匹配国际买家需求,一站式打通供应链资源,让国潮风尚通达全球。
创新美食新体验,使粤式经典与全运活力激情碰撞。“食在广州”享誉世界。本届广交会期间,广州结合十五运,推出系列美食主题活动。展馆外,第二届“Young 城点心季”,用“一盅两件”唤醒城市味觉;第三届精品美食周牵手运动品牌,集结超200个米其林、黑珍珠、老字号餐厅,在与广交会展馆一江之隔的海心沙,打造为期九天的主题盛宴。展馆内,“食在广州 品味全运”音乐美食节汇聚殿堂级粤菜与非遗小吃,体育明星空降互动,让客商在品味粤菜同时,切身感受广州拥抱“双会”的城市热情与活力。在广交会期间,广州还将同步推出专项餐饮消费券,让全球来宾遍尝羊城美味,尽享诚意实惠。
丰富文旅新选择,将经典地标与多元体验完美融合。为迎接“双会”,广州各大文旅场所全面焕新。广州塔广场与珠江休闲带一体联通,城市地标融合了观光、亲水、购物、美食、运动多重游玩体验。珠江夜游华丽蜕变,两岸灯光焕新升级,“水岸会客厅”如诗如画、流光溢彩。天字码头全面提升商旅文综合体新业态,传统游轮引入非遗宫灯、南越王宫宴、古风IP,游珠江、品岭南,深度体验南粤风情。长隆旅游度假区倾力打造22万平方米主题游乐区,每天超150场欢乐演艺,全时全域活力不断。南沙“20公里美丽海岸线”分段贯通,山海相映、城港共生,“南沙旭日”的深厚魅力沿线绽放。此外,广交会期间,“2025湾区音乐汇”荟萃130多场精彩演出,各大旅游景点还将推出水上醒狮、粤剧云袖等非遗技艺表演,全方位展现广州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为广大客商打造视听交融的艺术盛宴。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林珍
通讯员 穗商务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