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记者从民政部网站获悉,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显示,当前养老服务消费中一些“坑老”“骗老”行为和不良营商手法时有出现。为更好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切实减少养老服务消费侵权事件,全国老龄办、民政部、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特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防范养老服务消费风险。
据介绍,一些组织未经登记打着养老服务机构名义开展活动,既无资格资质、无质量保证,又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为方便消费者查询,民政部开通了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消费者可通过该平台查询或选择具备资格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
在防范养老诈骗方面,风险提示指出,一些不法分子以“养老理财”“会员制养老”“投资养老项目”为名,承诺高额利息分红回报、优先入住资格或享受消费优惠,引诱老年消费者办理“会员卡”“预付卡”或投资入股,高额收取会员费、保证金或投资本金,诈骗老年消费者钱财。建议消费者切勿轻信“高息回报”等各类虚假承诺,避免落入非法集资陷阱。
在谨防诱导式消费方面,风险提示指出,一些经营者以免费发放小食品、扫码领取礼品、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等活动为诱饵,邀请老年消费者参与现场活动,下载各类APP,加入微信营销群、小程序或直播间,向老年消费者虚假宣传药品、保健品功效,推销高价产品或服务。建议广大老年消费者务必擦亮眼睛,以免因小失大。
在严防信息泄露方面,风险提示指出,一些经营者以免费提供健康管理、免费福利试用、免费上门服务等名义,邀请老年消费者体验相关产品、服务或以提供养老服务需求为名,收集消费者个人身份、家庭住址、子女姓名、财务状况等信息,为后续精准营销收集数据。建议广大老年消费者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个人隐私泄露。
风险提示还就规范签订服务合同、理性支付服务费用、警惕虚假宣传等事项作出提醒。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叶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