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60岁以上男性约半数存在前列腺增生,而80岁以上患者更是增至80%以上。坊间有一句俗语“人到五十三裤裆总不干”,因此很多患者觉得前列腺增生是生理性衰老的必然结果,误以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涉及隐私,前列腺增生也成为困扰众多中老年男性的“男”言之隐。
如何用科学方案打破认知误区、规范诊疗流程?值此“世界男性健康日”之际,南方网▪粤学习特邀《泌尿生殖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牵头编撰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主委、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王树声教授,聊聊前列腺增生的防治,呼吁广大中老年男性正视“男言之隐”,关注前列腺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前列腺增生出现明显症状需早干预
“临床上仍有一小部分的患者将排尿问题视为自然衰老,等到出现并发症才前来就医。”王树声教授表示,前列腺增生以下尿路症状为主要表现,但部分患者梗阻表现不太厉害,这类病人可能无需特殊处理。当出现明显的尿不畅、尿等待、尿频、尿急、忍不住尿等症状时,就应该及早治疗。
王树声教授特别强调延误治疗的风险:“长期忽视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最严重的会导致肾积水,进而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原本可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的‘小病’,最终拖成威胁健康的‘大病’。”
中西医结合保障不同阶段患者获最优治疗
作为《共识》牵头编撰者,王树声教授介绍,这部著作的核心价值在于建立了泌尿生殖疾病“中西医结合分层诊疗体系”,保障患者在不同病程阶段都能获得精准治疗。
王树声教授以前列腺增生作讲解。他指出,轻中度增生,优先中医辨证用药,通过中药调理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常用中成药有不同切入点,如灵泽片侧重益肾活血、散结利水;而夏荔芪胶囊则关注“脾”的作用——“脾是后天之本,肾是先天之本,脾肾阳虚会加重病情,夏荔芪胶囊能健脾益气、利水散结,结合络病学‘通、补、化’治法,补而兼通、散结通络,临床效果显著。”对于重度或药物无效者,则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采用手术治疗。
王树声教授强调,中西医结合的关键在于“优势互补”:“中医擅长调理体质、延缓进展,现代医学擅长快速解决重症梗阻,两者结合既能提升疗效,又能减少并发症。”
“标准化”为中西医结合立标杆
张旭院士评价《共识》实现了诊疗模式“从经验化向标准化”的跨越,对此王树声教授认为,这种“标准化”对中西医结合防治泌尿生殖疾病意义重大。
“过去,中西医结合诊疗常因‘无标准’陷入混乱。”他举例,教科书、专业书籍中从未规范过泌尿疾病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切入点——“比如结石手术后该如何用中药促进康复、预防复发,不同医生全凭经验,方案差异极大;西医生用中成药也常‘只看疾病不辨证’,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一概用同一种药,效果自然不佳。”
而《共识》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明确了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标准,细化了泌尿外科常见手术的术前术后中药干预节点,甚至给出了中成药辨证方法——西医生一看就知道不同证型的前列腺增生该用哪种药,避免了‘经验看病’的随意性。”
王树声教授表示,这种标准化不仅提升了诊疗效率,更让中西医结合有了“可遵循的规范”,为学科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中心研究推动中医药获国际认可
谈及前列腺增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未来,王树声教授认为,核心方向是“用科学证据证明中医药有效性”,推动诊疗方案走向更精准、更国际化。
“首先要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他以夏荔芪胶囊为例,“这款药的组方在临床中效果很好,但要让更多人认可——尤其是西医界和国际社会认可,必须通过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用数据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他也提到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从现代科学角度,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优秀中成药的有效成分,从单药层面解析其作用机制,让中医药的疗效‘说得清、道得明’,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更坚实的科学支撑。”
在“世界男性健康日”之际,王树声教授再次呼吁:“中老年男性要重视前列腺健康,出现排尿异常别‘忍’别‘等’,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共识》为诊疗提供了标准化方案,只要遵循科学方法,就能有效管理前列腺增生,摆脱‘男’言之隐,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