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临近开幕,粤港澳三地首次联手作为东道主,站上国家级体育盛会舞台。作为大湾区枢纽城市,有着“功夫之城”“龙舟之乡”美誉的佛山,肩负起6个项目的承办重任。其中竞体体育项目2个(成年女子足球、篮球)、群众赛事活动4项(七人制男子足球、龙舟、舞龙舞狮、太极拳)。
截至目前,群众赛事中的七人制男子足球、龙舟、太极拳项目已在佛山圆满收官。场馆改造全面完成赛前筹备,岭南民俗与品牌赛事同频预热,“体育+文旅+产业”的融合生态加速成型。全运会启幕在即,我们走进“制造业大市”佛山,探寻其如何借国家级赛事,实现城市硬件、文化软件与发展动能同步跃迁的路径,解码佛山面向湾区、全国乃至世界递出新名片的深层逻辑。
以赛兴城,全民共享:以务实的举措写下最暖的答卷
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筹办中,佛山11个体育场馆承担赛事任务,其中竞体(残奥)项目6个比赛场馆——世纪莲体育中心体育场、南海体育中心体育场、顺德体育中心体育馆、顺德德胜体育中心体育场、顺德德胜体育中心体育馆、高明体育中心体育场,严格按计划完成建设或维修改造,高质量落实信息化和无障碍改造要求,彰显“全运标准”的民生温度。
顺德德胜体育中心于5月8日竣工亮相,总建筑面积达16.7万平方米,配套的顺德大桥同步通车,构建起“场馆+交通”联动格局。赛事结束后,场馆将持续引入全国性和国际单项比赛,承办大型演唱会、电竞比赛等活动,推动全运红利全民共享。南海体育中心体育场以“优秀”等级一次性通过无障碍环境验收,验收检查组评价道:“这里无障碍设施的温度,恰似一盅老火靓汤——用料扎实,火候精准,熨帖人心。”
“全运标准”同样写进细节之处的人文关怀。世纪莲体育中心全面升级消防、供电系统,加固天蓬索膜结构,更换专业足球草坪,新增4台无障碍升降机、6个无障碍卫生间,专门设置76个无障碍观众席位,让观赛体验更具包容性。三水云秀山体育场在架空跑道下方新建2000个车位立体停车楼,与广海大道人行天桥无缝衔接,让“村赛”也能享受“全运级”便利。此外,佛山还组建了630名志愿者的手语服务网络,配备闪光灯提示系统,覆盖中场开球、比赛结束等关键信号,为听障运动员公平、便捷参赛提供坚实保障。
群体项目比赛场馆建设同样紧锣密鼓。南海区丹灶镇“仙湖”龙舟赛场等场馆,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全力加快建设和改造进度,确保如期投用。

值得关注的是,场馆升级的同时,佛山将最具烟火气的民间赛事嵌入全运日历:第十九届“西甲”足球联赛8月落幕,26支产业工人球队、场均6000名观众让三水云秀山再度出圈,成为群众体育“热地标”;端午期间,南海“龙超”线上观看突破1亿人次,盐步“老龙”593岁点睛仪式直播登上热搜;佛山市委网信办顺势推出“有功夫来佛山·全民燃动迎全运”网络作品征集大赛,话题抖音播放量近百万次,优秀作品展播让“人人可参与、人人能出彩”,让全运热度提前升温,佛山用务实的举措写下最暖的办赛答卷。
鼓点未响,基因先燃:以文化根脉激活产业新动能
拥有深厚群众体育基础的佛山,正乘着十五运会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东风,持续推动“体育+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根脉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5月23日,裁判哨声在健力宝足球青训中心与百年云秀山同时吹响,十五运会群众赛事七人制男子足球决赛拉开大幕,36支全国“草根”球队在三水这片“足球热土”展开角逐。赛事深度融合“群众身边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基层体育模式,实现“全民参与、全龄共享、共生推广”,也让云秀山提前体验“全运标准”的活力与呐喊。
7月,十五运会龙舟项目决赛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仙湖举行,以佛山龙舟队为班底的广东代表队,在三天的比赛中报名6项、斩获6金,全部夺冠。赛事特别安排粤港澳联队参赛,一条龙舟承载三地协同发展愿景,让竞技速度与湾区心声同拍共振,劈波处,正是粤港澳同舟共济的生动缩影。
正因佛山千年文脉生生不息、传统文化薪火赓续,才托举起十五运会群众龙舟决赛、七人足球赛和残特奥会聋人足球赛等沉甸甸的办赛重任。作为“中国龙舟运动之乡”,佛山龙舟竞渡历史悠久,龙舟文化深入人心。在十五运会群众比赛龙舟项目决赛开赛仪式上,佛山精心呈现龙舟说唱、十番飞钹舞、歌舞《老龙印记》等地方特色表演,以全运会为纽带,推广岭南龙舟文化,将这项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转化为国家级赛事的文化符号,让传统全民盛事释放崭新活力,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赛城共融,向新出发:借全运杠杆撬动湾区高质量发展
全运筹备,不仅是一场赛事的“热身”,更是佛山提升城市能级、融入湾区发展的重要契机。如今,这座城市正以“体育”为纽带,推动“体育+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让全运会的“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长期留量”,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佛山力量”。
“体育+文旅”激活消费潜力。佛山借助赛事热潮,依托全媒体矩阵,把十五运主题宣传融入城市文旅营销,结合“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推出特色旅游线路、优惠文旅产品和配套服务,推动美食、文旅等资源“串珠成链”,并鼓励全市文旅行业推出“体育+文旅”套餐,实现“一张门票惠游佛山”,助力文体商旅融合发展。端午期间,佛山借十五运会龙舟赛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线路,串联起南海丹灶仙湖景区、九江龙舟训练基地等景点,举办超100场文旅促消费活动,吸引游客沉浸式体验龙舟文化。数据显示,今年端午假期间,佛山共接待游客206万人次,同比增长46%;实现旅游收入超10亿元,同比增长49%。
“体育+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制造业强市,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产业门类一应俱全,康复器材类产业集群优势显著。数据显示,佛山轮椅、病床等康复辅具类产品年产值超2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50%左右。近几年,佛山康复器材企业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出多款“黑科技”满满的产品包括电动站立轮椅、脑控轮椅、全地形无障碍轮椅等,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为残特奥会提供优质装备支撑。
“体育+传播”讲好湾区故事。佛山市委网信办与广东省互联网业联合会共同主办“同心逐梦大湾区·助力十五运盛会”网络名人湾区行主题采风活动,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及广东省外的近60名网络名人深度体验佛山“功夫之乡”“文化名城”的文旅魅力,用镜头讲好湾区故事、佛山故事,为十五运会营造积极向上、同心逐梦的良好氛围。
赛场之上,运动员角逐金牌;赛场之外,佛山收获产业链、消费链与传播链交织的新动能。如今,十五运会已成为佛山推动城市升级、融入湾区发展的“新船桨”。当全运会发令枪响起,这座“功夫之城”将在鼓声与呐喊中,以更昂扬的姿态,向更广、更远的水域继续划行,驶向大湾区发展新航程。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蔡晓丹 叶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