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15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秋分)有关情况。
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马文君介绍,“秋冻”的本意是让健康的人群通过适当的耐寒锻炼来逐步适应寒冷的状况。但是对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在寒冷刺激下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这样容易导致动脉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容易发生急性的心梗、脑梗。而“春捂”对于这类的患者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因为春季的气温是在回升,但波动还比较大,我们这时候,捂着点,可以避免血管遭遇“倒春寒”这样的突然袭击。所以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秋暖”,而非“秋冻”,也可以“春捂”。
谈及传统“贴秋膘”,马文君表示,“贴秋膘”是为了应对冬季人体能量消耗的增加,提前储备脂肪。但是对于心血管高风险人群来说,这个时候如果盲目进补,大量摄入一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会增加肥胖、高脂血症的风险,加速动脉硬化。
马文君强调,大家不应该去补肥膘,而是补营养、强体质、控体脂,建议多补膳食纤维,少补高热量的食物,多补优质蛋白,少补动物脂肪,通过适度的抗阻锻炼增加肌肉量。这些才是对心血管最有益的“秋膘”。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