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下称“十五运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在十五运会开幕式这场万众瞩目的盛典上,文体展演的第一章《同根同源》以磅礴的历史画卷和青春的律动深深打动了观众,这一篇章演绎了广州从古代海丝枢纽到近代革命前沿,再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奋进历程。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下称“广外艺”)的233名学子,以长达101天的艰苦排练和对极致的追求,完成了《同根同源》中首个节目《千年海丝》的演出,用精准的肢体语言和饱满的情感将这部厚重的历史史诗娓娓道来。此外,同学们还参与了开幕式主题歌《天海一心》的伴舞演出,用青春的律动谱写了一曲动人篇章。11月10日,南方网、粤学习记者专访广外艺演艺学院院长陈路芳及参演学生代表,揭秘演出背后的故事。

百日淬炼,昼夜颠倒的坚守与付出
“从8月1日到11月9日,整整101天,学生们放弃了大部分休息时间。”陈路芳的话语中,满是对学子们的心疼与骄傲。这场跨越酷暑与深秋的排练,被分为两个阶段稳步推进。8月的校园里,暑气未消,学子们便开启了第一阶段的训练,每天从清晨到深夜,12小时的高强度练习成为常态,基本功打磨、动作协调性训练、情感表达磨合,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

9月,排练场地转入演出场馆,为适配夜间演出的灯光、音效等整体效果,学生们正式开启“昼夜颠倒”的排练模式。每天下午3点,她们准时集结进场,在空旷的体育馆内反复走位、合练,直到次日凌晨3点才结束,数百个日夜的循环往复,只为在舞台上呈现最完美的瞬间。陈路芳透露,排练期间学生们没有固定双休,休息时间由导演组根据训练表现安排,即便如此,也没有人主动退缩。
排练期间,学校党委书记马栩生、党委副书记黄泽瑜赴排练现场,看望并慰问全体参演学生。老师们则化身“心理辅导员”,及时疏导学生的压力与焦虑。学校后勤团队全程跟进,为学生们解决热水供应、餐饮保障等实际问题,高温天每日准备绿豆糖水解暑,医务室24小时值守,随时处理突发状况。“为圆满完成本次全运会演出任务,学校开展了多轮思想动员工作。”陈路芳介绍,在思想教育的持续浸润下,同学们深刻体悟到“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精神,并将之内化为排练与演出的精神动力。
极致追求,于细节处见真章
荣耀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与磨砺。参与演出的蔡丹丹同学深刻体会到,排练是对“精准”的极致追求。“数百人的动作必须像钟表齿轮般严丝合缝,毫厘之差都将影响整体气势。”她表示,正是对细节的敬畏和无数次反复打磨,才最终凝聚成舞台上震撼人心的宏大画卷。
更深层的成长,则源于集体的力量。同学们甘愿放下“个体表现欲”,在整齐划一的跃起与落下中,共同扛住压力,形成了强大的默契。“这段经历让我感受到肩负的‘主场荣耀’,”蔡丹丹说,“我们不仅是舞者,更代表着广州的形象,承载着参与国家级盛会的自豪感,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是前所未有的激励。”

对于曾曦同学而言,当最后一束灯光收束,心中充盈的是无尽的感慨与自豪,她说:“作为十五运会开幕式第一篇章的舞者,更是作为广外艺的代表,这场演出是一段刻进青春里的珍贵旅程。”
她从无数个清晨的基本功训练走到深夜的合练彩排,汗水与疲惫是常态,但心中的热爱与使命感始终是支撑。“我们以肢体为笔,以光影为墨,诠释着角色的灵动与力量。所有的辛苦,在站上舞台的那一刻,都化为了最好的回应。”
她特别提到,带着母校的印记站上全国舞台让她倍感骄傲。“母校的培养是我坚实的后盾。这一刻,我不仅是舞者,更是广外艺精神的传递者。”这场盛会让她深刻理解到,完美的演出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源于无数人的同心协力,坚持与热爱能让平凡的自己在舞台上发光发热。
这场历时百日的淬炼,不仅为十五运会开幕式奉献了精彩的揭幕篇章,更在两百余名广外艺学子的青春岁月中,烙下了最为耀眼的成长勋章。这份经历让广外艺学子心中的家国情怀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升华,也让青春的价值在奉献中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刘单燕
剪辑 邓耀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