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3000多公里,广东共青团“健康直通车”第20次驶入西藏!近日,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联合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单位,组织中青年医疗专家以志愿服务形式深入西藏林芝,不仅送去优质医疗服务,更将12355心理健康教育首次带入林芝校园,为当地精神卫生体系建设注入广东力量。
青少年心理问题成“高频诉求”,医生支招解难题
在林芝市人民医院义诊现场,精神科与心理咨询科诊位前的长队格外显眼,即便活动结束,仍有市民驻足咨询。刚从成都转学来林芝的小珂(化名),因脱离旧友、亲子关系紧张,被妈妈带到义诊现场。经过医生深入交流,判断其情绪波动是青少年成长中的常见现象——小珂习惯优先照顾他人感受,却忽略了自我需求。“以前我总想着让别人舒服,现在知道要先爱自己,再处理和别人的关系。”义诊后,小珂的话道出了成长感悟。
志愿团队在林芝市巴宜区开展义诊。通讯员供图
同样带着困惑而来的,还有一对父子。父亲坦言,10岁的儿子两岁才开口说话,还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如今上四年级,他最担心孩子的校园适应问题。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科医生闫梦霄通过交流排除了阅读障碍,针对孩子的交流迟滞问题给出具体建议:“一方面用硬食锻炼口肌,提升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当孩子能正确解决校园矛盾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赞赏和引导。”
志愿团队在林芝市米林市开展义诊。通讯员供图
此次义诊首次采用“牵头医院+12355青少年服务台+N个服务单位”的联动模式,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12355青少年服务台联合林芝当地医疗力量,组建多学科团队走进巴宜区、米林市、工布江达县。心内科、中医内科、脊柱外科等多个专业齐上阵,累计服务各族群众及青年学生1200余人次。
心理健康课首进林芝,400余名学生学会“拥抱压力”
“有目标时,就算手臂受压力,也会直奔目标!”在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的心理健康课堂上,一名参与互动的学生有感而发。这是广东12355青少年服务台首次将心理健康教育带进林芝校园,心理咨询师覃拉以“拥抱压力 助力未来”为主题,通过“手臂受压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目标对抵抗压力的作用”——两两结对的学生在“有目标”和“无目标”两种场景下体验手臂承压,直观感受到“目标”对缓解压力的帮助。
同学们积极参与心理解压讲座。通讯员供图
课堂上,学生们集思广益,各自将释放压力的方法写在便利贴上,五彩斑斓的贴纸贴满白板,成为一堂生动的“压力应对课”。最后,覃拉用“我的连环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连环画拆解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共同寻找解决方法,在绘画中梳理情绪、找到方向。
广东12355心理咨询师耐心倾听学生诉说成长烦恼。通讯员供图
除校园讲座外,“健康直通车”团队还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专业培训等活动:2场讲座覆盖400余名初高中学生;为35名林芝心理辅导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心理咨询与精神卫生培训,筑牢校园心理健康防线。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黄烨楷还将以“柔性援藏”方式驻点林芝一年,“十年前我来这里做过精神障碍筛查,现在希望能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做好服务。”他说。
中医藏医“联手坐诊”,发挥“1+1>2”的诊疗价值
9月17日,在林芝工布天街夜市,一场特殊的“中藏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广东省“健康直通车”专家团队与林芝市藏医院携手,3名广东中医专家与当地藏医共同坐诊,让各族群众在逛夜市的同时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我痛风好多年了,听说这里有义诊,就想请中医看看。”一位藏族市民边排队边说。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于云红的诊位前排起长龙。在与大量的患者、藏医同行交流后,她说:“和藏医同行一起义诊很有收获,虽然中医和藏医理论体系不同,但核心思想相通,能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粤藏医疗专家开展联合义诊。通讯员供图
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与藏医在此次活动中不仅开展联合诊疗,还围绕诊疗技术、文化传承展开深入研讨。这场“夜市义诊”不仅让群众享受到便捷服务,更成为粤藏民族交往交流的“暖心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鲜活的民生力量。
自开展西藏行活动以来,广东共青团“健康直通车”已累计为林芝提供优质医疗及专业服务,覆盖各族群众3.2余万人次。此次活动中,主办方再度整合170万元物资和医疗资源:广东省人民医院依托全国领先的心内科实力,提供50个基层医护人员免费进修名额,支持50例重症先心病患儿转诊救治,还成功实施2例重症手术;广东省长隆基金会在林芝巴宜区中学、尼洋河社区捐建2间12355心理健康室。
从青少年心理咨询到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从中医藏医联合惠民到专家驻点援藏,这辆跨越千里的“健康直通车”不只是医疗援助,更成为连接粤藏人民心灵的纽带。未来,它将继续载着关怀与希望,为雪域高原的健康事业注入更多广东力量。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翁均婷 江戈(见习)
通讯员 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