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财经大学“沃土耕梦”实践团(下称“实践团”)在指导老师陈小晰博士的带领下,深入汕尾陆丰市大安镇南溪村,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滚地金龙”开展实地调研、影像记录和数字化创意设计工作,为这项承载潮汕民俗记忆的古老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实践团抵达南溪村后,与“滚地金龙”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贤青、黄伟雁、黄裕侨、黄裕森等进行交流,系统梳理了这项已有八百余年历史的非遗技艺的发展历程。据传承人黄伟雁介绍,1978年以来,历代传承人对表演形式持续优化,从早期“金龙戏水”到如今的“滚地金龙”,规范舞段与配乐体系,并新增“龙翻身”等高难度动作,提升艺术表现力。
南溪村“滚地金龙”传承依托家族与社区文化根基,形成“世代相传”的传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伟雁提及,其祖父曾为舞龙队成员,历史上村中多数男性(涵盖老幼群体)参与过舞龙队,全民参与氛围为技艺传承提供了基础。同时,新一代传承人将传统“全程表演再讲解”的训练方式,改进为“分段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让年轻一代更容易掌握精髓。
实践团在南溪滚地金龙展示馆内,近距离观摩了现场表演并进行拍摄。团队成员邓紫雯、卢怡等通过镜头捕捉金龙头部的灵动神态、龙尾翻转等细节,以影像语言立体化呈现传统技艺特征。作为此次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实践团制作了微纪录片《南溪龙韵:滚地金龙的传承与新生》,该片分为“溯源与血脉”“技艺与哲学”“当下与未来”三个部分,通过航拍、采访、精彩表演剪辑等方式,全面且生动地展示了“滚地金龙”的起源、技艺精髓以及传承人的信念,希望让更多人直观感受这项非遗技艺的魅力。
此次实践是广东财经大学与地方合作推动非遗传承创新的具体举措。“沃土耕梦”实践团由新媒体专业的硕士生组成,以“金鳞跃新·滚地金龙非遗传承融合实践”项目为载体,与陆丰市大安镇人民政府建立结对共建关系,核心任务是通过全景记录和深度对话,探索传统技艺的当代活化路径。
据实践团负责人林嘉仪介绍,团队将发挥专业优势,制作包含“滚地金龙”表演及传承人访谈的宣传视频,尝试以青年视角和数字技术推动其传播。下一步,实践团将结合青年创意与传统文化,推进“滚地金龙”传承与创新,让这项跨越时空的艺术在传承与发展中持续焕发光彩。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刘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