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直播回顾>>)在广州召开。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李树林在会上介绍,省财政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拿出“真金白银”加力支持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主要从“支持攻关”“突出重点”“服务保障”等三方面发力。
支持攻关,助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李树林介绍,省财政每年安排100亿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各行业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欢迎更多项目积极申报。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重点项目,将给予配套奖励。
省财政将进一步深化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支持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优势,探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
突出重点,激发行业发展活力动力
激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行业创新活力,广东接下来将如何“出招”?李树林表示,2025年,省财政年初预算安排涵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在内的“制造业当家”相关资金262亿元,下来,将持续支持该领域。包括:
·对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市联动加力支持,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支持开源社区和开源生态中心,推动数据要素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
·采取竞争性分配等方式支持场景应用示范、标杆创建,以点带面拓展新技术应用。
服务保障,推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李树林介绍,省财政将从三个方面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进行支持:
一是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扣减、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15%优惠税率等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企业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
二是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近年来,广东已通过省创新创业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项目,投资额超230亿元。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省财政正积极推进省产业发展基金优化升级工作,将进一步加大对该领域支持,在基金集群中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建立以尽职合规责任豁免为核心的容错机制,联合相关地市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三是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科技信贷风险补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措施,以地市为主面向包括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在内的相关行业企业开发专门的融资增信产品,适当放宽损失容忍度,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省级通过增资担保体系、资金配套等方式予以支持。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倪仕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