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广东省人民政府召开第一场“‘十四五’广东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直播回顾),介绍“十四五”期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十四五”期间,广东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实施了哪些重要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对此作了介绍。
朱伟介绍,“十四五”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将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结合广东实际部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抓住县域这个发力点,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聚焦产业,着力增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特别是县域的内生动力
一方面,出台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系列政策,增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产业承接能力。2022年底至今,省累计安排70.5亿元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注入资本金,安排2.2万亩专项用地指标支持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差异化下达奖励资金18亿元;15个主平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另一方面,支持县域持续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推动家电、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做好“土特产”文章,“十四五”期间累计创建1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9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加快建设,河源万绿湖风景区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聚焦帮扶,着力建立健全新型帮扶协作机制
在横向帮扶方面,在前三轮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协作的基础上,2022年底开始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首次实现了对口帮扶协作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市县两级全覆盖,并将珠三角12个县(市)纳入对口帮扶协作范围。新一轮帮扶开展以来,珠三角6市累计投入帮扶协作资金超过162亿元,12个市级产业转移合作园区累计引进项目超过600个,计划总投资超过2100亿元。
在纵向帮扶方面,首次创新安排156家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组团对全省57县(市)及5个重点老区苏区市辖区进行帮扶,完成重点帮扶任务超1100项、重点帮扶项目超过800个。在教育医疗帮扶方面,组织123家高等院所与86个县(市、区)结对开展百校联百县“双百行动”,73家三甲公立医院帮扶粤东粤西粤北60个县(市、区)113家县级公立医院。
在社会力量帮扶方面,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等,引导企业、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各方社会力量投身县镇村建设。
聚焦民生,着力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推动更多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广州、深圳持续优化积分落户政策,东莞大幅放宽普通务工者落户限制。
“一群五圈”城镇化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印发实施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现代化都市圈加快建设;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城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和46个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地区深入探索,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91%,保持全国各省(区)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31,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叶莉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