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十五运会组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十五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静对十五运会在粤港澳三地协同办赛方面的创新务实举措进行介绍。
李静表示,十五运会是全运会首次由多地共办,也是首次在港澳举办,面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的特殊情况,筹办工作无先例可循,需守正创新。
按照“广东为主、港澳优先”原则,广东承担了大部分项目竞赛组织和开闭幕式任务,彰显了大省担当;香港、澳门凭借国际化优势和出色组织能力,展现了特区的独特魅力和别样风采。三地赛事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实现“一屏统览、一键调度”的跨区域协同管理。
为促进三地融合发展,十五运会首次设置了串联三地、途经港珠澳大桥的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和贯通深圳、香港的马拉松比赛,带动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展示“一国两制”制度优势。首创“前置查验、封闭运作、无感通关”新模式,总结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新举措,破解在不同体系下人员、物资、信息等关键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难题,为大湾区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全运经验”。
为方便人员物资跨境流动,十五运会还有这些创新举措。设置口岸专用通道,10月9日起在广深港高铁西九龙口岸、深圳湾口岸、横琴口岸等10个口岸设置十五运会人员“专用通道”和“无障碍查验区”,实施“团进团出”集体通关模式。建立比赛器材通关机制,部分项目运动员需随身携带大件行李通关,如击剑运动员的剑包、场地自行车和铁人三项运动员的自行车等。按照《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代表团通用政策》,内地运动员可按随身行李携带比赛器材出入境。建立应急处理机制,组建了深港、珠港、珠澳双方口岸现场通关保障工作专班,制定了口岸现场应急处理机制,针对技术设备故障、人流激增与拥堵、人员突发不适等紧急事件开展演练,确保统一指挥、协同有序、处置高效。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卢绍聪

